返回

第一百零九章滑齿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零九章滑齿龙 (第2/3页)

龙如何猎食,则要观察眼睛的所在位置,以及游泳的速度。古生物学家茱蒂-玛莎研究过很多海洋爬虫类的游泳情况与方式,认为像滑齿龙这种使用四只鳍状肢来游泳的生物,速度一定不会像泰曼鱼龙(大眼鱼龙或狭鳍鱼龙)那样快。速度比猎物缓慢的生物,便得使用突袭法来补食。有一项证据可以用来证明这个推论,就是滑齿龙的眼睛长在它们的头顶,这种生物会从下方突袭猎物。

    四个强壮的鳍状肢显示滑齿龙是强壮的游泳者。所有蛇颈龙类都以四个鳍状肢作为推进方式。一个使用游泳机器人的研究,证实这种推进方式并不特别有效率,它提供很好的加速度,这是个埋伏掠食者值得拥有的特征。对于这种动物头颅骨的研究,显示它们可用鼻孔寻找水面上特定气味的来源。滑齿龙是肉食性动物,而且不太可能有任何掠食者。

    滑齿龙可能是“色彩结构”,就是头部为深色,如此从上方较难被发现,而底部为浅色,如此下方可以作为伪装。另外可以作为滑齿龙行为线索的,是它们的头骨顶端

    有两个鼻腔。最为常见的理论,就是它们具方向感的嗅觉;猎物的化学特徵在某一个鼻孔会比另一个还要强烈,滑齿龙可以依此来判别猎物的方位。再者,滑齿龙的吃相可能不是太好。在牛津黏土层中,发现了很多大眼鱼龙与短尾龙的半个头骨。对于这些剩菜是否为滑齿龙所留下尚不确定,但是以体型来看,滑齿龙是头号嫌疑犯。

    滑齿龙的化石有许多已在德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的侏罗纪地层发现,在当时欧洲是大面积海洋关于滑齿龙的最大尺寸有些争议。大多数残酷滑齿龙的化石显示它们可长到6米。

    然而与它们的近亲克柔龙相比,不确定现存滑齿龙的重建是否正确。英国的化石证据显示当时的上龙类可长达12公尺或者更长,但这些化石因为过分零碎而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滑齿龙或其他相关属。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个展示中的下颚,被估计长度为3公尺,被认为属于。有未证实的消息指出,在多塞特郡海岸发现一个巨型上龙类的长下颚,长达4公尺。

    bbc片中滑齿龙以有效、优美的动作游泳,两对鳍状肢协调运动。当前肢向上抬时,一对后肢则向下拉,然后当前面的一对向下,后面的一对则向上。这种方法――交替下冲方法――确保了动物持续向前运动。这可能似乎再简单不过了,但是古生物学家们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搞清这是蛇颈龙类最合适的运动模式。

    早期的古生物学家认为,蛇颈龙类在水中划行。然而,划行是非常低效的运动方式,因为在恢复性摆动过程中不产生推力。因此,很少有现生动物划水游泳――最常见的例子是昆虫,例如龙虱和划蝽。

    大多数水生动物采用凭借下冲程和上冲程都提供向前推力的游泳机制(或者,在大多数鱼类的情形中,是每次尾鳍向侧面的拍击)。这适用于在水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