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危机到来 (第2/3页)
的海军主战装备。
美丽的海洋浩荡宽广,蓝色的海水波涛起伏,海洋--这个神秘的世界,千百年来一直在招唤着我们。尤其是那深不见底的海底世界,更是吸引着人类去探寻、去征服。多少年来,潜入海洋深处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传说意大利艺术大师兼发明家达芬奇最早进行了关于潜艇的设计。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潜艇研究者是意大利人伦纳德,他于公元1500年提出了‘水下航行船体结构‘的理论。1578年,英国人威廉伯恩出版了一本有关潜艇的着作--《发明》。1620年,荷兰物理学家科尼利斯德雷尔成功地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潜水船,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能够潜入水下,并能在水下行进的‘船‘。它的船体象一个木柜,木质结构,外面覆盖着涂有油脂的牛皮,船内装有作为压载水舱使用的羊皮囊。这艘潜水船以多根木桨来驱动,可载12名船员,能够潜入水中3-5米。
德雷尔的潜水船被认为是潜艇的雏形。所以他被称为‘潜艇之父‘,此后百年间潜艇的发展进入了‘慢车道‘。直到1724年,俄国人叶菲姆尼科诺夫制造出了又一艘潜水船,这艘船用橡木、松木板、皮革、粗麻布、树脂、铁条、铜皮等材料制成。此后,潜艇的发展又一次进入停滞期。
新式武器的发展往往离不开战争,战争的迫切需要可以迅速催生出各种新型武器,潜艇也不例外。在1776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中,潜艇第一次登上了战争舞台。富有爱国热情的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生戴维特布什内尔在华盛顿将军的支持下,开始研究用潜水船打击英军的方法,潜艇发展史上着名的‘海龟‘艇就这样诞生了。‘海龟‘艇外形酷似海龟。艇内空气可供驾驶员呼吸半小时;在艇的上部还装有2根通气管,上浮时打开,下潜时关闭,从而可以补充新鲜空气。为了控制潜艇的上浮和下沉,艇内设有压载水舱,用手泵控制水柜内的水。为应付紧急情况,艇内装有一块90千克重的铁块,危急时刻只要抛掉铁块,潜艇就可以迅速上浮。‘海龟‘艇的运动通过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两个靠人力驱动的螺旋桨来控制。武器则是挂在艇体外面的一个重约68千克的炸药包,攻击时要将其挂在敌舰外壳上。就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也是一艘设计得很完备的水下兵器。遗憾的是,‘海龟‘艇的攻击没有获得成功。1776年9月7日。历史上第一次潜艇攻击开始了,这次攻击由上士埃兹拉李来执行。他驾驶着‘海龟‘艇成功地潜到了英国战舰‘鹰‘号的尾部,接下去的工作就是用钻头在敌舰上穿孔以便固定炸药包。然而,他打钻的地方正好是一块金属板。半个小时之后他仍然没有钻透敌舰,只好上浮返回。虽然‘海龟‘号没有取得战果,但它揭开了潜艇实战的序幕。从此人类的战场也从陆地、水面发展到了水下,‘海龟‘号也以其与现代潜艇相同的设计原理而赢得了世界上‘第一艘军用潜艇‘的美名,在世界潜艇发展史占据了一席之地。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潜艇进入了正常发展时期。其中,爱尔兰裔的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为近代潜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796年,富尔顿对‘海龟‘艇进行了改进。1801年5月,在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的支持下,富尔顿建造完成了命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鹦鹉螺‘号的外壳是铜的,框架是铁的,艇长89米,最大直径3米,形如雪茄,艇中央有指挥塔,水面用风帆推进,水下用人力螺旋桨推进,用压载水柜控制浮沉。
为了解决水下呼吸问题,艇上带有压缩空气,可供4个人和2支蜡烛在水下使用3小时,能潜至水下8-9米处,它的武器是水雷,攻击方式与‘海龟‘号一模一样。
‘鹦鹉螺‘号在试验中取得了成功,但在实战中却没有效果,于是,法国海军部长赶走了富尔顿。一怒之下的富尔顿来到英国,在英国首相威廉皮特的支持下继续进行试验。虽然‘鹦鹉螺‘号在表演中成功击沉了双桅战舰‘多罗西‘号,但在皮特死后,富尔顿的呕心之作又被保守的英国人拒绝了。
虽说‘鹦鹉螺‘号命运多舛,但它不失为潜艇发展史上的一件杰作。无论从艇体材料还是各种设备来说,它都已超过了‘海龟‘号,在很多方面已接近了现代潜艇。尤其是它首次在潜艇上使用了水平舵,能够操纵潜艇保持或改变在水中的深度,大大改善了潜艇的操纵性。
19世纪中叶,德国人威廉鲍尔根据富尔顿的设计改进制成了‘火焰‘号潜艇,其动力装置与自行车很相似,是用脚踏轮来带动螺旋桨转动。在一次试验中,由于操纵装置失灵,‘火焰‘号一头扎向海底。鲍尔没有惊慌失措,他告诉同伴,在海水灌满舱室后,艇内的空气压力就会上升。等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