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四十二章 决战莫斯科 (2)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四十二章 决战莫斯科 (2) (第2/3页)

其他国家一些稍弱的坦克,甚至连大口径的航空机枪子弹都挡不住。

    不过,在集中了数十个空军师的情况下,中国空军还是有能力在莫斯科战区上空掩护这样一支装甲部队突防的。

    当然,虽然,计划中德国空军占了很重的戏份,但按照张蜀生的做法,是绝不会把鸡蛋放在别人篮子里的,一些必要的措手手段早已准备好,绝不会让帝国的军队在数千公里之外遭受重大伤亡。

    “希望战事能够顺利,用不到委员长说的办法。”

    陈军不禁想起了在出征之前,委员长与自己的密谈,“关键时刻,如果事不可为,就不要坚持用人命和飞机坦克去堆。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有两个选择。

    古人说过指桑骂槐,我们可以提前射日计划,苏联人的压力就会顿时被放大到最大。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宝贝放在槐树身上,莫斯科已经是废墟一片,适当当量的原子弹是最后的手段。”

    通过与委员长那次密谈,他知道委员长绝不会让部队在莫斯科战区出现重大伤亡,即便苏联人雄心勃勃集结重兵龟缩在这里。

    委员长的办法不外乎是一种思路,两种办法。

    要就在日本人头上扔下原子弹,以绝对强势的姿态逼迫苏联人单方面请求停战谈判,或者投降。要不就直接在莫斯科投下去一枚适当当量的原子弹,将这个堡垒级的城市彻底炸成废墟。

    从陈军的角度来看,使用原子弹核袭日本是最好的选择,但是,他也清楚,委员长所在的高度和自己不同,自己考虑的是一场战役,是一个战场,而委员长要考虑的是整个全局。

    如果在莫斯科一战不打,直接在日本投下原子弹,苏联人即便愿意谈判,中国还不愿意。

    因为,如果这场为期可能两个月之久的史无前例的大会战,不让德国人损失惨重的话,那这场战争就打的不够尽兴。

    所以,帝国为了让德国人投入全力来对苏联发起总攻战役,是付出了一些代价的。

    “最近的盟军空袭德国核计划,应该就是委员长安排的诱因之一,不断地放大仇恨,眼见核武器已经完全不可能赶上战场的使用,希特勒被逼之下很可能全力和我们合作,不计伤亡地拿下苏联。

    除了苏联人在德国人心中积累了足够的仇恨值,彻底击败了苏联人,轴心国将对同盟国全面占优势,希特勒更是放开手脚对付同盟国的英美联军。”

    陈军一边在讲解整个庞大的战役构思,一些需要注意的对方,一边心里却是分析着眼前的大形势。

    不久,他终于讲完了这些东西,参谋长贺承恩又上去讲了一些补充点,陈军则是静静地会议结束。

    “同志们,下面德国朋友们就要来了,这场军事会议关系到中德两军在苏联战场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合作,大家记得做做准备工作。德国人比我们对莫斯科战区的情况更了解,我们不能让人家看轻了。”

    陈军最后补充道。

    果然,下午三点许,七八辆越野皮卡就停在指挥部门口,十几个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