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震惊中外 (第2/3页)
国为主。官兵们的情绪都很高涨。”
1929年,部队改革中,原来的指导员体系改成了政治委员制度。也是在1929年,张蜀生明确地提出了西南政府的政治主张,那就是让更多的国人,无论是工人还是农民,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要想尽办法让大家过上更好的日子。
内富国民,外惩夷狄,实现华夏的伟大的复兴。
与此同时,部队政委在平常的政治思想工作中,也反复教育官兵们,相比于西方列强,中国还是太落后了,一个落后的民族,想要实现伟大复兴,那么就需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厚盾,对内统一政权,对外宣示主权,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将要复兴的中华民族争取生存空间。
而帝国主义野心不死,必然不会坐视中国人崛起,那么,战争将成为华夏崛起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过程。
张蜀生望向北方,淡淡地说道:“会有仗的,别急。部队思想工作还是要抓紧,军官和士兵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另类的平等。对于部分困难士兵家庭,要大胆使用军人基金,给予补助。一人有难大家帮,别让士兵们一边为民族卖命,一边还担心着家里的事情。”
军人基金的成立是张蜀生带头主张的,也带头捐了一大笔钱。其他的部分,就是官兵们自己出,一人只出极少的一部分,积少成多,军人基金已经成为了困难官兵的希望。而监督也很到位,每支部队,都有官兵委员会负责管理这笔钱,而基金用途则需要得到当事人上级和部队指挥官和政委的签字。
有些官兵家里,确实太过于贫困,生病什么的就不说了,有的家庭光是兄弟姐妹就七八个,靠一个兵的军饷,还真是太难了。更严重的,就是家有伤残。即便有政府补贴,但日子依旧过的紧巴巴,这个时候,军人基金就能有用武之地了。
“放心吧,总长。昨天我还批了几个申请。一些官兵不想让个人的事情被大家知道,但基层政委都主动地发现了这些问题,给他们办了补助申请。”李俊明汇报道。
“嗯,军人基金就要用到军人身上,这是对他们家庭的关怀。儿行千里母担忧,以后战争年月到了,军人基金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部队即将再次扩充之际,张蜀生没有一味地追求数字的好看,而是在保证战斗力的情况下,合理扩军。当然,对于官兵们的关爱,也被严格执行着。他深知,今后,将会有许许多多大仗、恶仗,万千官兵们,将是流血牺牲最多的群体。只有将这些最可爱最值得尊敬的军人当成国之脊梁来对待,将士才会用命,民族的复兴才有保障。
关东军总部所在地。
石原莞尔和臭味相投的搭档板垣征四郎又聚到了一起,同样是一年前的那家居酒屋,同样是那个穿着和服的漂亮北海道少女歌妓的歌声,两人的心情却与去年截然不同。那时,两大野心家相遇关东军,彼此心心相惜,颇有引为知己之意,对于大日本帝国的武运也充满了信心,对关东军的未来也颇为乐观。
“石原君,结果怎么样?”板垣征四郎闷声地喝着酒,最近除了对战争的兴趣外,别的兴趣已经越来越少了,当然,还有酒。以前最爱上的那些女人们,如今却是很久没碰了,两人在这件事上是难兄难弟,趴在女人肚皮上磨蹭半天,却根本举不起枪来。
石原莞尔给板垣征四郎添了一点酒,笑道,“石原君所料不差,这些当年二长干杯!”
“干杯!!”
“营长,昨晚的收获已经统计出来了,足足两万大洋。”
营副祝峂峪将特战二营昨晚的收获全都在册子上列了出来,二营的兄弟们出去一晚上,抄了两个罪大恶极的地主老窝,收获不菲。
“嗯,你统计一下,然后交给旅长,让他帮我们再多采购一点冲锋枪。美国产的、德国产的,或者西南产的都行,关键是型号要统一,成批次,不要散乱配置。现在我们最缺的,就是冲锋枪了。”
这一年时间来,特战营的投入是巨大的,刚开始,王以哲将军还能不断支援,可后来,整个第七旅都陷入了军费紧张的地步。面对这种情况,瞿忠义只好自己动手,十天半月地就派部队出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