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三、海边何事有扶桑 (第2/3页)
一团和气,没有什么架子,颇有几分良师益友的感觉。但书生气、书卷气太重,既没有大帅那种上位者的气势,也没有朝中大员那么深邃的城府。如果以前不认识他的话,初次见面肯定以为他是学堂里的老师,或者政府中的中层官吏,绝对想不到是家财万贯、拥兵百万的内阁总理。”
王士珍道:“经仲珊老弟这么一说,愚兄反倒对孙百熙更好奇了!如今第三师已经烟消云散,仲珊老弟左右无事,要不等大帅丧事结束,你陪我去见孙百熙可好?毕竟你与孙百熙有一面之雅,正好从中做个冰人,免得双方初次见面有些尴尬。”
曹锟稍作犹豫便点点头道:“也好!小弟原本打算北上祭拜完大帅便从容赴死的,没想到百熙总理却法外施恩,宽恕了曹某的罪愆。虽然他可能认为这是件不足挂齿的小事,但曹某却不能不知恩图报,理应事后上门致谢。现在聘卿兄既然相邀同去,是所愿也,不敢请耳!”
――――
自从利用曹锟对北洋系释放出和解信号之后,孙元起更多时候是与杨度、刘明昭等人守在山西都督府电报房内,根据国内外源源不断传来的情报,分析推演近期的形势变化。
尽管孙元起很想回京城看看,但他知道近期是不太可能了。一方面是因为现在京城正在大办袁世凯的丧礼,虽然孙元起已派出专使前往致祭,然而他如果回去的话,京城气氛必然为之一变,不可避免地会冲淡丧礼的凝重。另一方面是眼下京城周边还驻扎着好几支北洋劲旅,上次侥幸逃过一劫的孙元起很明显不愿意再以身试险。――即便他愿意,其他人也不敢轻易放行!
眼下孙元起只有耐心地听着陈训恩汇报一条条刚收到的电文:“大人,北京方面情报称,德国胶澳总督麦尔瓦德克日前秘密发布命令,要求一旦山东发生战事,驻守北京、天津的德国部队要迅速南下参战,不得延误,违者军纪论处。天津方面也证实了这一点。
“另据青岛方面消息,德国近期在瓦德西高地东侧修建了两座永备炮台,预计将配备2门120毫米速射加农炮,以支援浮山方向的德军。浮山位于青岛市区东面。主峰标高368米,为市区及周边最高的山峰。堪称是青岛的天然屏障。德军防御意图可以想知。”
孙元起侧过头看向正在青岛地区上圈圈画画的刘明昭:“伯承,根据之前情报统计,德国在远东总共有多少兵力及装备?”
刘明昭停下手中的铅笔,应声答道:“德国在华计有陆军5个营,总兵力共有10700人左右。装备包括各种舰艇17艘,飞机2架,重型火炮53门、轻型火炮47门、机关炮30门、机关枪47挺,步枪超过15000支。弹药充足。足以应付三场以上大规模战役。”
孙元起又问道:“那日本方面有没有着手准备?”
刘明昭点点头:“根据日本各地传来的消息,海军第二舰队、驻久留米的独立第十八师团、驻静冈的步兵第二十九旅团以及攻城重炮兵第四大队等近来都动作频频,总兵力预计在5万人以上,估计这些部队将是未来攻打山东的主力。”
杨度摇着折扇笑道:“照这么算来,日军兵力岂不是正好是德军的五倍?看来小日本还有点儿门道啊,居然懂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