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易中天品三国 (第3/3页)
庸先生的已经录选了中学生教材,也有资格评解,以金庸为看点,想必更让大家感兴趣。”
“有道理。”
孔庆东是第一个赞同将金庸编入中学生教材的提倡者。
随着几十年的发展,武侠,金庸已经登上了大雅之堂,获得了大众的认可。
如果将金庸拿到家讲坛,一来不失看点,二来也符合家讲坛的主旨。
“厉害,果然不愧是胜名之下无虚士,张宁,听了你一堂课,我感觉你讲得非常好。现在听了你的建议,我更感觉,像你这般有才,怎么可能讲得不好。来来来,对我的大汉帝国课程,不知道有什么建议”
易中天也参和了进来,笑咪咪的看着张宁。
“你的大汉帝国呀。”
到大汉帝国,张宁有一些头痛。
虽然大汉王朝是中国盛世巅峰,但张宁对于汉朝真不是特别的了解。
不过,张宁却是眼前一亮。
记忆当中,这个易中天可不是讲大汉帝国出名的,而是讲三国。
好好的三国不讲,讲什么大汉呢。
想了想,张宁便道,“易教授,我想请问一下,您对三国历史了不了解。”
“我研究了三国几十年,算是有一些心得。”
“那么大汉与三国比起来,你觉得,哪个更有吸引力。”
“三国能人辈出,当然是三国更有吸引力。”
“那好,我的建议完了。”
“啊,完了。”
易中天还待再问,却是突然想明白了。
“张宁,你是叫我讲三国,不讲大汉”
“你觉得呢”
“我倒觉得讲大汉和讲三国都差不多,对我来没有太多难。不过,你的三国更有吸引力,倒也是。”
“不仅仅是有吸引力的问题,易教授,或许对于您来,你只认为,三国比之大汉其实差不多,最多就是三国更为精彩一些。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他们绝对会认为,历史当中也就三国最为的精彩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因为大家也就对三国更了解一些。特别是其中一部巨著三国演义,更是让人们对于三国家喻户晓。”
“好主意。”
孔庆东在边上听了也是点头,“老易,我看你就讲三国吧,实话,我对你的什么大汉帝国也没有什么兴趣。”
“讲三国倒是没问题,只是,我暂时没有想到怎么讲三国呀。而且,国内研究三国的人太多了,不只家讲坛在讲,学校,各学术机构也在讲。我再来讲,来来去去,其实也就那么一些套路,也讲不出什么新的内容。”
“易教授,话可不能这么。三国是大家讲多了,也看多了,本来是没有多少新意。但我觉得,我们不仿换一个角来讲三国。将三国演义与三国历史结合来讲,我想,这会是一个不错的话题。”
“三国演义与三国历史相结合。”
易中天感觉这个想法有些创新,但还是有一些抓不住重点。
“举个例子吧,三国演义对诸葛亮是描写的几乎妖化,但事实上呢,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很一般,什么草船借箭,空城计,借东风,完全是没有的。另外,大家对于蓸操,都持不少反面态,我们大可以更为详细的将一个真实的蓸操还原”
“我明白了。”
张宁这一提示,易中天如醍醐灌顶,整个课程的看点,全都明白了。
“好,聂台长,我就讲这个三国。”
易中天这会儿很兴奋,听了张宁的建议,恨不得现在就讲三国。
不过,一边的聂辰却有一些担心。
“易教授,现在就改变课程,会不会来不及,你下个星期就要录制节目了。”
“不会,三国我研究了几十年,之前一找不出看点。现在听了张宁的建议,哪怕我现在就是不准备,脱稿我都可以将三国讲上个三天三夜。”
“哈哈,看来易教授是激动了,那好,讲三国就讲三国,其实,我对那个大汉帝国也不感兴趣,我倒是很想听一听,你怎么个讲三国。”
聂辰莫明了一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