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中场,众生 (第2/3页)
。”
“要知道枢密大人自从从海外归还才多久,常年呆在军中,是怎么知道这些东西的,要把握这些阴司关窍,没有十数年个中淫浸,是。”
“不会是八卦温(哲),或是要命崔(光远)的主意吧。”
“一个是野路子的前京兆,一个是侍御数十载的老学士,再加上两个资深的地方出身,什么事情不可能发生的。”
“天家在上元节叫大伙儿看这种东西,难道是有心敲打一番。”
“不无可能,听说这次地方上提举,落下的缺额太多,已经影响到了政务,翰林诸馆院已经发出去了一大批人,因此开春之后就要加开恩科,而且是文武并举,不但是为补充侍御,也要为枢密院和总章府补充新血啊。”
“慎言。慎言。小心耳目”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同的位置,眼界和出发点自然也大相径庭啊。”
进京朝拜的汴州刺史,兼河南转运使许远,对着身边的冷眼道
“不知道大人看到了什么。”
一名穿绯衣的度支判官恭声道
“我看到的是内枢密大人的自污避嫌而已。”
许远淡声道
“什么。”
“总掌枢密院郭李两位大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郭仆射这些年一直风流韵事不断,不停的迎纳新妇,以至于闹得是家宅不安,要请圣裁调停。”
“李大夫一心游猎山林,践踏农田,纵下扰民的投诉,一直没有停过。”
“至于内枢密大人,一心鼓捣这些杂艺百戏旁门小道,又何尝不是在用这个本子表态,要与那些清流士望,划清界限。”
。
大非川,土谷浑人的发源地,现在已经成为吐蕃人的大本营,伏远城外,来自吐蕃各地的军队联营的毡帐,像是连绵的云彩一般,铺满了大地。原本游牧在当地的羌浑部众,不是已经逃亡,就是被强制编管为劳役,送到前方去了,因此,虽然大非川上,反而显示出一种难得的喧闹。
按照身份等秩的亲疏远近,作为吐蕃王姓最近的亲藩,泥婆罗人的营地,被安置在了伏远城外,距离只有一里的隆昌邑,这里曾经是慕容王家的别苑,有相对完好的房舍,对那些前来迢迢奔赴作战,却明显不习高原风雪的山地勇士来说,无疑是一种刻意的优待
自从吐蕃崛起于雅砻,帮助被叔父篡位的泥婆罗王那陵提婆复国之后,泥婆罗历代国王,就一直是吐蕃最忠实的藩属,吐蕃屡屡攻略东天竺低地,却因为不适应湿热气候,无法长久占据,只好留下泥婆罗代理人,来镇守那些天竺小国。
当年王玄策打中天竺,借的吐蕃兵里,就有泥婆罗的战士,吐蕃在天竺和西域都有当地的代理人,作为高原严寒地带的本民族,很难在那种气候下长期驻守,极端的气候差异,历史上吐蕃占领河西后,也是从当地杂胡中扶持一批代理人,
但是作为泥婆罗军总帅的阿健什,却是一副愁眉不展,泥婆罗人对于执政马相的心态有些复杂。
作为代表泥婆罗入贡,常驻吐蕃的使者,他多少知道一些马向最大的心病,
吐蕃没有王后,只有五个大妃和无数个小妃,其中生育长子的那个,才算是类似王后的执政大妃,如果赞普早死,就有执政大妃的家族辅政到继承人成年,而历史上吐蕃赞普多是暴死横死,绝少善终的,松赞干布三十五岁就暴毙,大权落入执政的大论路东赞所在的葛尔家族手中,一直到他孙子,才由大臣们驱逐了葛尔家族,拥立新赞普夺回大权,才有了舅相执政的传统。
现今少年赞普的生母本来是唐高宗的侄女——金城公主,但是吐蕃和唐人关系紧张,边境正在打战,不可能请敌对过来执政,所以才有娘家势力最大的娘氏,将年幼继承人的抚养权夺过去,因此马向这个的名分来的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才有一连串的贵族动荡,试图籍以发难,挑战执政的地位。
更糟糕的是马向出身苯教,在吐蕃禁绝佛法,要知道泥婆罗本属东天竺地域,抵近佛法发源古卫舍邸园之地,也是个佛法昌盛的国度,上至君王,下至黎庶皆为信众,对于吐蕃国内摩柯衍那的遭遇,多少有些兔死狐悲的感觉。
但是马向对于泥婆罗的拉拢和优待,确实不遗余力的,甚至将泥婆罗王家的女儿,定为赞普的大妃。
更糟糕的是对于南下之后的僵局,吐蕃内部自然也有不少争议,究竟是抢足一把,在唐人掉过头来全力反扑前见好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