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三十一章 典故与枢密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三十一章 典故与枢密院 (第2/3页)

   “对了,你现在已经是唐人了,名字就叫林深叶。知道么”

    林深河一拍脑袋,从袖袋里拿出他费了老大的代价和人情,弄来的落地名藉。

    “再也没有人会逼你嫁人了。”

    扶风城,重修的门楼望台上。

    “真是可惜了。”

    两名青衣吏员打扮的人,用咫尺镜看着底下铁拔军的营地中,熙熙攘攘,传流如织的旗号和军阵。

    “这才是治世的气象啊。”

    “却要亲手摧之。”

    “练用其法,不出数年就大可削平天下,朝廷的权威和声望,重归定鼎也不是问题吧。”

    “问题是那些大人已经等不及了。”

    “不是还有外军未决么。”

    “外军。”

    其中一人哼哼两声。

    “对那些枢要来说,外军都是远患,中军独大才是近忧啊。”

    “再说,由他们看来,。武臣之首的郭令公已经自请分遣部曲于各道;河东军峙敌境外,实际困守在数千里外的安东,对身在长安的李大夫显然鞭长莫及了;河西军星散各地已经名存实亡;最能打的安西北庭军已经归与朝廷号令之下;近畿的关内和陇右节度使,都是新成军的人马,军械钱粮衣被都尚供不足,能自守地方就算不错了。眼看形势一片大好。”

    “为什么朝廷已经厚赐遣还了西域背景的拓揭军,却迟迟不对河西胡出身的义从军表态,难道真的是因为财赋紧张么。这些年被究举出来的那些人,胆大心黑敢犯天下之大不韪,上下过手用路途劳损、鼠雀耗克扣的外军用度,真的都进了自己的私囊么,那些撑死才不过四五品的司寺堂部官真有这种胆魄和胃口么,。多半无非是帮人敛财的替死鬼而已。”

    “启年,这种话还是少说。”

    “没事,既然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只是有感而已。”

    “那。我们还要在这里等多久。”

    “等到那位李节帅开始合适的价码喽。”

    “枢密院出大事了。”

    温哲兴冲冲的通报进来。

    “又搞什么飞机。”

    我放下手中的名册,瞪了他一眼。

    “今早有新科士子集体跪奏银台门,举发枢密院舞弊事,天子震怒。”

    这个所谓战时总戎天下征伐兵备事的枢密院,自筹备创立开始,就是一波三折没有消停过,先是宰相们要求严格控制枢密院的职权和人员配属,甚至希望把这个变成一个纯粹养老机构,兵部也不希望头上再多一个当家的,对人员配属很不热心。后来又有户部以国库不足为由,拖延推拒迟迟不肯拨付到位,直到肃宗大动肝火,强令原户部尚书告老,以户部左侍郎李峘升为户部尚书,以度支郎中刘晏,为户部左侍郎兼盐铁转运租庸使,以元载补度支郎中,这才平息下来。

    因此到现在的枢密院,还是个空架子,李嗣业以关内节度使遥领一个光杆左枢密使,从来就没有上任过,只有宫内省出来的枢密典签一班人,在维持着这个部门,一年连公文都难得收到几份。

    反而是远在河北的三道巡查采访处置大使,尚书左丞同平章事李泌,主持下的总章参事府,因为相对朝廷中枢离的远,擎制也少一些,这些年要人有人要钱有钱搞的象模像样的,下领内务厅和五方经略司,分领攻战、敌斥、驿务、训做、营务、军府、兵科、粮料、奏事诸房,基本继承了原有天下兵马元帅府的大半职能。

    其中大部分人员,都是来自武学末期见习生,以及被裁并撤除的地方军将,所谓要科班有科班,要宿将有宿将,要文化有素质,要老道有经验。不但配合他在河北进行的丈田、理税、清户、治理亢兵浮官等工作,还能对朔方等中原诸镇进行节略指导颇有成效,已经树立起了基本的威信,与在长安扯皮中无所事事的枢密院简直是天壤之别。

    按道理这应该是一个相当清闲的部门,现在却出了这个卖官的丑闻,本来朝廷买卖官爵,以筹备军用的权益之计也不是没有,连爵位和僧道度碟卖过。但是随着局势好转战事平息,朝廷发行官债、税制统一、大开边市外市诸多开源节流的措施下,朝廷的财政状况逐年好转,这种东西也就绝迹了。

    掌接受卫、边、府、团练诸军,及四方傍边、附离、蕃落表奏并宣达帝命,本来也有新出现大量地方团练节制管理的作用,但是却变成太监们买官鬻爵的机会,他们不但偷偷把枢密院下空余的大量官属,在京畿以外明码竞价出去,甚至还有人以枢密院的名义,在地方招摇撞骗,肆意敛财。

    想必那些朝臣不会放过这个打压抑并那些权势熏天内官集团的机会,只怕又是新一论的朝争。

    “这是个好机会啊,我们也不能什么事都不做。”

    我想了想说。

    “上次有人用御使们摆了我一道,这次也该礼尚往来才是。”

    “嗯,我们可以文抄上揭发一些弊案,由此鼓动那些学子,要求公开察事厅的行事。相信有许多人乐见其成”

    温哲补充道。

    “这样恐怕收效有限啊,毕竟厅下是陛下的受命,。要是最后那位出来平息。”

    薛景仙迟疑道。

    “大善,既然御使有监察百官之责,察事厅等亦为朝廷之属,享受国家的供养和待遇,也不能置身朝事外,顺带的,另请言官长驻察事厅,五坊,诸厩宫外营生,以近纠察之,让这些好事的言官们,去和太监们扯皮,。最后只要能成事一两宗,就够那些公公们头痛的了”

    崔光远却表示出赞成之意。

    “只是这样就与那些人对上了。”

    薛景仙仍有疑虑

    “不符合大人。”

    “你还不明白么,从一开始,我们就已经对上了。只是出于天子控御权衡的打算,不会让哪一边特别坐大而已。”

    崔光远冷笑了起来。

    “那就这样把。”

    我最后拍板。

    送走薛景仙他们,就看见前院里车马丛丛,香风习习,一群女人正搀扶这下车来,为首正是如春风和熙的阿蛮,其他或明艳爽朗,或娇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