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章 衰迟自喜添诗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三十章 衰迟自喜添诗学 (第3/3页)

大师陆续加入,搞出连我也无法意料,也无法收拾的结果出来,于是我也被套进去,不得不不吞下当初肆意妄为的苦果。

    为了解决,日益膨胀的组织机构和因为壮大而陷入混乱的管理之类的烂摊子,我不得不按照后世大学院校的成功范例和方案,又投入了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清理和经营,才重新走上轨道。由于成都官学的这一切算是在老皇帝的眼皮底下建立的,出书立志,编典修馔小有成果斐然后,与太上的英明领导自然分不开的,于是有好事的,就联名上书建言,因此,成都关学模式不但被诰为天学官学之样范,玄纵老皇帝还亲自手书了,京师学堂的御匾。

    京师学堂的选址,也是我一手操办的。这里本来是豪门大户的园林区,原来的主任在叛军入城后被屠戮绐尽,后来城内攻防,同罗胡和叛军残部据庭院馆舍楼台抵抗,在兵火中又毁了不少。我入了长安后,便利用修缮城市的机会,近水楼台先圈占了一大片地,围起来再利用原有的台址,慢慢规划。

    虽然学堂还是草创,但是响应师资力量已经初步到位,早有一干乌巾蓝衫的教授、讲师、学喻闻讯,恭迎出来。为首的正是被称为官学“二王一李”之一的前给事中,王维王吉摩老先生,这位十九岁就京试科举解头(状元)写下“相逢意气为君饮”,“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相貌清雅,风流蕴藉的老先生。暂时抛却了官场那些勾心斗角的纠缠,在学府做一个人人景仰的大宗学匠,在弟子门人的服侍下,看起来倒是供养的相当滋润和精神。

    “老师”见到这位,皇甫曾抢前一步,恭切的拜下去,

    “幸常,别来无样”见到这位得意弟子,一把扶将起来,仔细的打量仔细的抚摩,一番在我看来,狗血无比的师徒久别重逢的唏嘘后,总算引见了我这一干人。

    “参见殿下”又富含意味的看了我一眼道

    “见过总制大人”

    这位老先生,不但诗做的好,画有名,又精通音律,做人果然也有够牛比,居然把太子晾在一边半饷,不过看起来小白也不生气,似乎名士之风就当如此。

    只是温问而笑“王老莫要拘礼”

    “当年师事父王,自然也是孤的长辈”一边说话一边自然引进园去。

    走进门堂,小白的眼神,却很快被一副楹联所吸引了。门对左右分别书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看横批,却是“兼达天下、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旁通别类”,不由叹然不已,再看提留落款,小白顿时惊讶的转头望向我

    “这副行贴是。”

    “此乃对联,左右公仗对偶,用以申宗明义”我心中嘿然,唐朝可没这东西,五代才出现,我让他提前了数百年,这副可是明朝东林党书院的名对。

    看到二门照壁上,小白眼神又变了变,那是“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功成名就身退垂世传泽”而大校场上的批语就直白的多了“不问黑猫白猫,会抓老鼠就是好猫。不管新学、旧学,官学、杂学,与民为益就为吾学”学院内外,门廊走道厅房旁都可以看到收录了各位名家手书的格言谏语玄学科的是“真理越辨越明”算学科的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律学科的是“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而经学科甚至还有新旧三讲对照:讲出身、讲门第、讲资历,讲学问,将正气、讲政治。

    看过了许多后。

    再听说这些都多是来自我的创制,小白半天没说话,方才有些苦笑的对我道“行军打战,为政治学,老。大,你还有多少让我惊讶的事物啊”

    “俗话说行万里路,读完卷书,学游四海而富广见闻的多了,也就自成广博了,海内穷学之士何止,我这些这些不过拾人牙慧而已”我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回答到。闻得这话,尾随的那些年长的教授却是相顾,苦笑得摇了摇头,那些年轻的学喻却是顿时皱起了眉头,却有声音偷偷传出来,“这位梁大人好大的口气啊”

    “他说的。怕。有多半是真”却是另一个沉老的声音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