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晋国迁都 (第2/3页)
。卫人信任晋人,因此不设防备。如果发动袭击,是背叛卫人的信任。俘获虽多,而无信用,如何来取得诸侯信服?”
伯宗虽然阻止了一次灾难,但是消息却传到卫人耳中了,卫人立即关闭城门,大批军队登上城墙,士兵们紧张地注视着晋人。孙良父大怒,立即撤军回国。结果这次伐宋就变成了一场虎头蛇尾的闹剧。
晋军无功而返,晋景公当时正忙于迁都的事情,也就没有追究指挥官的责任。
晋国自建国以来已经经历过三次迁都。晋国最早的都城是唐(今翼城西),国家第一次迁都到鄂(今河津北),第二次迁都到曲沃(今闻喜县东北),第三次迁都到绛。
绛在晋文侯时期便成为都城,至今已有近两百年历史。两百年间,晋国已经由汾水下游临汾盆地的一个小国扩张为东到河北平原、西至陕西韩城、南达洛水流域、北至晋阳(今太原南)的超级大国。
绛都当时已经人满为患,城外也盖起了无数民房。都城的地理位置、规模、扩建难度等诸多因素都决定了它不再适合作为国家首都,君臣们于是开始讨论迁都问题。
诸大夫异口同声地建议迁到郇、瑕之间。那里田野富饶而近于盐矿,于国有利,君臣安乐,不可失机。
现场只有韩厥一言不发。晋景公宣布散朝,他向诸位大臣作揖后就退出去了。韩厥当时担任仆大夫,时时伴君左右;他便紧随晋景公来到后庭。
晋景公立在寝室前停下来转身问:“夫子认为如何?”
韩厥说:“臣认为不可。郇、瑕之间土薄水浅,极易藏污纳垢。污垢太重将会使人民心绪忧愁,心绪忧愁会导致体质羸弱,体质羸弱会引起风湿浮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