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楚、鲁大丧 (第2/3页)
面要求过于苛刻,而懒惰堕落又是人的天性,结果那些敕令在他去世后不久便没人执行了。
楚庄王在英年之时突然离世,或许是因为他已经完成了今生应当完成的全部使命;或许是上天对对楚国的眷顾已经告一段落;抑或是上天害怕他做出更加令人恐惧的功绩从而打破天下格局。但是无论如何,楚庄王去世之后,楚国再无圣主出现。
鲁宣公见短时间内无法从楚国得到支援,便暂时打消了进攻齐国的计划,转而平息公室内部的纷争。
鲁国公室当时的政治派系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季孙行父、叔孙侨如、仲孙蔑为核心的“三桓党”,另一派是以公子遂(东门襄仲)的儿子公孙归父为首的“东门党”。三桓党的势力更大,但公孙归父更得鲁宣公宠信。
由于鲁宣公得位不正,公子遂在当政期间为排除异己、巩固权力干出很多令人发指的坏事。公子遂去世后,上卿的权力便落到季孙行父手中。季文子上台后开始纠正前任犯下的错误,他召回流亡者,返还他们的财产,恢复他们的地位。
那些曾经受到公子遂迫害的人和氏族一旦东山再起,就紧紧团结在季文子身边,成为反东门氏的积极分子。
由于公孙归父紧紧抱住鲁宣公的大腿,君臣两人的利益就不可避免地交织在一起;因此三桓党在打压东门党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对鲁宣公造成了伤害。
面对这种状况,鲁宣公和公孙归父不得不进行曲线作战。鲁宣公命公孙归父主管外交工作,这样一来公孙归父就有机会结交各国权贵。事实上,公孙归父很好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他与一些大国卿士称兄道弟,卿士们收了他的好处,便对鲁国内政指手画脚。
到了鲁宣公季年,两派的矛盾已经变得不可调和:三桓党提出的决策方案,东门氏肯定会反对,反之亦然;每天朝会所发生的就是大臣们的各种吵闹和互相指责,什么决定也做不出来。鲁宣公和公孙归父忍无可忍,两人经过密谋,决定借助晋国的力量除掉三桓党。
秋,鲁宣公派公孙归父出使晋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