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邮件 (第2/3页)
小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可是看到比他更小的孩子在经历一样的苦日子,难免有些不忍心。通常条件好的家庭会拿一个玻璃罐子放一些不容易坏的腊肉让孩子带去学校补贴饮食,余文佑决定拆一个罐头,到时候专给熊远带。免得同龄的孩子都有,就他没有。
当然现在才刚放暑假,离开学还有一段距离。老师不容易当,因为我国人民都比较g孩子,一到长假孩子们就如脱缰的野马。疯上两个月后再开学,上学期学的全忘了!头两周更是根本没办法赶进度。所以余文佑才想出了寒暑假补习班的手段,给他们上个笼头,要疯也悠着点,不能放开了撒欢。上午一样是全村小孩子的英语课,初中的也可以来上。有孩子不高兴,甚至有家长不高兴,都被书记以不识好歹为由强行镇压了。好在是免费课程,反弹倒也不大。下午依然是熊远一个人霸占着余文佑。经过七八个月的学习,熊远已经可以简单对话,跟余文佑的交谈中,只要他觉得可以用英文表达的,尽可能不用中文。余文佑心里暗赞有天赋!难免更疼他了。
熊远也渐渐把余文佑当做至亲。他妈妈从小就不许他眼馋别人家的东西,村里条件不好,她们母子两个几乎算是外来户,招人讨厌根本无法立足。熊远的外婆偶尔照料一下,两个舅母都不高兴。老人家没收入,吃穿用度都是靠儿子,掏东西给外孙,当然就等于直接拿儿子补女儿,肯定会被人说闲话。为此熊远连外婆的东西都不敢要,只有余文佑跟村里没关系,再怎么给他东西也不跟任何人冲突,又对他极好,他心里早认定了余文佑是他亲亲的哥哥,将来会对哥哥很好很好的,所以可以接受哥哥的好意。小孩子有个好哥哥就难免嘚瑟,再成熟也只有九岁啊!所以去隔壁村上学的路上,众人显摆自家的腊肉时,熊远破天荒的也能掏出个玻璃瓶子跟大家比一比。一个星期后,整个村的人都知道了。余文佑对村里人传闲话的能力五体投地。
事实总是出乎孩子的想象,余文佑是外来户,他怎么花钱理论上所有人都管不着,花的再多也是村里人占便宜。可是!余文佑又不同,他早被定义为盘中菜,本村七八个姑娘随他挑,那么引申出来的问题就是,大手大脚所败的是其中某一家闺女将来的钱财。其中尤其以熊桂的妈妈庆婶为最。在仡熊村的人看来,熊桂最大的竞争对手是熊友琴,大学生总是不一样的。其次是熊娇娇,心灵手巧么!其余的都不算,就算会做点家务,长相上也差太多。熊桂不会做家务又怎样?家务并不难,就那么一亩三分地,还学不会不成?庆婶想的特别美,余文佑手中散漫,又有固定收入,以后结婚了还不是便宜了她?幻想多了难免连自己都欺骗,看到余文佑大手大脚的照顾熊远,心里就不乐意了。跟自家老头嘀咕:“要不把熊桂喊回来?”
熊桂的老爹熊庆当然是喜欢余文佑做女婿的,她俩女儿没儿子,大女儿已经嫁出去了,小女儿再嫁出去了,他养老怎么办?一琢磨,老婆说的对!家里需要收入,所以熊桂完全可以从省城回到县城嘛!当个超市服务员,或者做啤酒白酒的推销员,每个星期都可以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