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五十一章:使团进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百五十一章:使团进京 (第3/3页)

文龙带人前去迎接如何”

    于谦想了想,说道。

    “让个同知去,这似乎不合礼制吧,何况此人为何是最佳人选”

    曹鼐问道。

    “自天津立府,那王文龙便在同知任上干了四年有余,是天津府内干得最久之人,其也有与华汉国打交道的经验,何况此人善于机变,虽能力有所欠缺,然也可堪一用,再说同知也是正五品,有何不妥乎”

    于谦拜道。

    曹鼐听后,低头想了想。

    如今也与其他人选,反正也就是迎其进京,派个同知前去,也无不可。

    “好,那我便去请旨,加王文龙为鸿胪寺右寺丞,让其前往山海关迎接那华汉国使团”

    曹鼐说道,便转身又进了宫门。

    而朱祁镇对此也不反对。

    于是一道圣旨即可发往天津。

    而这时的天津虽然依然在北岸建有三座卫城,但是在西面和南面,大明又各建两城,作为天津府城,并作为与华汉国开埠之地。

    同时这里本就是南北运河交汇之地,加上如今经大姑口而来的船队。

    天津府真正成为三会之地,而逐渐繁荣起来。

    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口也增加到了十万人,另外还有一万华汉国商人经常来此贸易。

    使得天津府成为继松江府,苏州府,扬州府,广州府后,大明又一个因商贸而发达起来了城市。

    只不过天津一面担负起拱卫京师,协调运河之责,一面又是和华汉国贸易仅次于松江府,广州府之地。

    可谓商贸之诚,军事之城并重。

    而这也让天津知府曹通,同知王文龙只觉责任重大。

    毕竟这涉及华汉国之事,那就没有小事。

    何况天津因商而兴,但土地相对贫瘠,除去划入天津府的武清,香河,永清,东安四县外其他地方良田稀少,大多都受海侵严重,土地盐碱化严重,根本种不出粮食,除去沿海可以作为盐场,盐池,其余各地根本毫无用途。

    所以对于天津来说。

    想办法扩大与华汉国的贸易和发展南北运河之间和各地的贸易,就成为天津一地唯一的选择。

    所幸如今大明也开始学着华汉国对商人,商贸进行收税,加税。

    加上天津一地独一无二的位置优势。

    故而也使得天津府迅速发展,一年光商税收个百万两白银不成问题。

    一日多过后,圣旨传入天津。

    王文龙接到圣旨后,只觉责任重大,不敢怠慢。

    即可带人,往山海关而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