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四十二章:大明发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百四十二章:大明发展 (第3/3页)



    大明内阁也变成了曹鼐,马愉,陈循,苗衷,高谷,于谦六人。

    其中曹鼐是首辅,马愉是次辅。

    不过王振依然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加上其提拔了曹吉祥为司礼监执笔太监。

    司礼监大权也因此落入王振之手。

    如此则形成了王振掌内廷,曹鼐掌外朝的格局。

    但面对如此危局,困局。

    面对如今内外交困的大明。

    王振明显有些束手无策。

    虽然王振早年也曾考过秀才,但实则并不出众,不然也不会进宫当了太监。

    面对困局,就算王振有些飞扬跋扈,也只能暂时收敛了一些。

    与曹鼐等内阁一起,商议出了一套应对当下困局的妙招。

    首先学习刘建,将土地一分为二,设立所有权和使用权。

    所有权归大明朝堂,使用权则归地方个人。

    为此曹鼐,陈循,高谷等人以及朝中大员亲自带头将自己的土地所有权交给了朝堂。

    各地士绅,豪强见此纷纷效仿,此事便算顺利完成了。

    完成土地分离后,众人便开始牵头,命各地官府效法刘建,挖掘水渠,引入那购买来的大型水车,引水灌溉农田,以期提高粮食产量。

    最后众人又命各地减免税赋,并继续效法刘建,鼓励百姓将多余的粮食和农产品拿出去贩卖,所得银钱可自行留用。

    一番操作下,各地困局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众人心情也稍缓一番。

    虽然困局暂时得解,但是众人不知的是,这只是表面解决了一些问题。

    实际上各地虽然所有权收归朝廷,但这只是名义上的,各地土地依然在地方士绅,豪强之手,百姓要想耕种土地,要么开荒,要么只能耕种士绅,豪强之地,而开荒所得,最后也会被士绅,豪强所兼并,这一点实则并没有改变。

    其次各地虽然减免了税赋,然而这在各地官府及豪强恶霸之中,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因为各种摊派,巧立名目而加征,多征。

    最后,虽然这些大明精英开始学习刘建改造,改革大明,但是也只是做了一些表面文章,更深的一些改革,如私有制改革,土地改革,商贸改革,独立税制改革,统一农业税和商税改革等等,并没有推行。

    只学其一,不学其二。

    这也造成了虽然一些问题得到了缓解,但是很多实际问题依然存在。

    诸事想加,最终必将危及大明国运。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