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四十二章:大明发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四十二章:大明发展 (第2/3页)



    于是使得农民,底层百姓的收入因此同样锐减。

    于是江南地区没过几月,便闹起了饥荒和粮荒。

    特别是浙江,福建,江西等地,最为严重。

    朝廷为此也只能从他地调粮前来赈济。

    然也仅仅只是杯水车薪。

    于谦等人根本没有想过事情会闹到如此地步。

    可为何刘建没有这些麻烦事,反而大明有呢。

    于谦等人不知。

    这些大明培养出来的官吏又怎会知道,刘建在实现大规模工业生产,扩大原料种植,培育的同时,提高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增产,使得各地并不会因为缺粮而闹出饥荒。

    加上全新的商业贸易政策,鼓励百姓发展个体户,前往市集,市镇之中贩卖各种农产品和农副产品。

    以此增加百姓的收入。

    再加上各种福利补贴和政策。

    一同造就了如今刘建麾下的繁荣,百姓的富足。

    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提高了粮食产量,又在各地大规模开荒,开垦出南洲,东洋,东北三处大粮仓,未来还有天竺和东大陆等地的粮仓等着开垦,开荒,拓荒。

    加上只有三十税一,如今又被刘建下降为百分之五的超低又统一的农业税。

    如今刘建麾下根本不会因为粮食问题而出现动荡。

    更别说通过个体贸易,农产品贸易,百姓手中有钱了,自然更加不会出现动荡和不安。

    但这些大明内部的官员确并不明白,也不懂得个中精妙。

    他们只会调粮赈灾,开仓放粮,安抚百姓,开垦荒地。

    但饭都吃不饱,荒地再开垦,开荒,最后也会被那些豪强,恶霸以各种理由兼并。

    加上一些官员从中渔利,同时各种赋税,劳役一样不少。

    就算于谦等人经常劝朱祁镇下旨,轻徭薄赋,修养生息,也挡不住下头人,上下其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加上水泥路的建设又需要动用大量民力,徭役。

    最终也激起了各地民怨,民愤。

    很多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反抗官府和朝廷及各地恶霸,乡绅。

    然而这些大多都是零星叛乱,且各自为战,最终也被明军无情镇压。

    最后也是朝廷出面,杀了几个违法官员,安抚好了百姓了事。

    虽然最后事态平息,但于谦依然没有放松。

    如今随着杨溥去世,杨寓,张辅退居二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