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山海关和谈(一) (第2/3页)
就上下一心,华山一路,与其力争倒底,绝不妥协”
于谦说道。
“只怕这是一厢情愿吧”
张辅叹道。
“英国公明鉴,如今我大明的确如鲠在喉,头悬利剑,那华汉国也的确可以一举拿下我沿海之地甚至两京和南北运河,但是只要我大明天道还在,何惧那华汉国乎,如今我们只是权宜之计,只能乞和,但乞和不成,我大明也不是好欺负的,集合北方大军,保卫京师,就算万急,两京,运河,沿海失守,我们还有万里内地中原,数千万百姓拥戴,而他们只有几千万而已,其中汉人还只有千万出头,还是大多新迁百姓,要是战事受阻,则内乱必起,如此我大明必可反败为胜矣”
于谦又说道。
“既可如此,为何右侍郎还要力劝陛下乞和乎”
朱瞻墡问道。
“如今我大军新丧,京师震动,士气低落,且那华汉国确有一剑封喉之能,故而目前最佳的选择,便是乞和,以换去我大明数年安宁,积蓄国力,以期反败为胜也,正如我先前所言,如今我大明万里疆土,亿兆黎民,这样的国力非如今刘建和华汉国可比,如今其顺风顺水,故而上下一心,无人可比也,若是减缓下来,其内部矛盾必然爆发,且人口,国土均不如我大明,数年发展,必然此起彼伏,此消彼长,则我大明可毫不费力,甚至坐收渔利也,我大明不是大宋,受此耻辱,自当奋发图强,而不是自毁长城,我相信,十年之后,我大明必胜”
于谦笑道。
“其实各种关键一是他那强大水师,二则是那强大火器,对了,听北征将士所言,其军容风纪也远超我大明,这三点要是克服,我大明确实有翻身之机也”
张辅想了想,说道。
“水师不过就是船,以我大明国力,不到三五年,必会再造上万艏战船,火器和军容的确需要上心,不过军队士气可不仅仅是纪律,我大明自有强军,何况这样的军队不可能是多数,只会是少数精锐才能达到,十年时间,编练新军,弄出数万精锐,不成问题”
于谦笑道。
“看来右侍郎信心十足啊”
朱瞻墡也笑道。
“当然,那刘建虽然是汉人,但其麾下汉人不过千万,另有两三千万是蛮夷也,所据不过蛮夷贫瘠之地,怎与我中原天朝可比乎,且其年少,又得大胜,其上下必然骄傲自满,得意忘形,其如今正是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