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决定留下 (第2/3页)
并入华夏,成为王土,汉土,那岂不是各种资源也都不缺了。
要是大明占据这两地,那还怕刘建吗,说不定大明也可以工业化吧。
商辂想了想,摇了摇头。
怎么可能,当年大明不是没有据有大漠,东北。
可最后呢,还不是都放弃了。
可惜,可叹啊。
建德兄,我该相信你吗,我该认同你吗,我该帮助你吗。
商辂心中想着。
看了一圈地理介绍书籍后。
商辂又打开了汉字习册,立刻便被习册上的简化汉字,注音汉字给吸引了。
难怪建德兄敢全民扫盲,有海量金银矿,不缺钱,又有这样的简化汉字,注音汉字。
那扫盲和全民免费教育,还真不是梦啊。
当然还有那科学书籍,也吸引住了商辂。
商辂似乎发现了新大陆,心中也暗暗下了决心。
当然商辂并不知道实际上如今南屿洲,方丈岛等诸岛的矿产资源,包括金银矿等资源并未真正大规模开采,只是小规模开采而已。
真正大规模开采的是铁,铜,煤,钼,锌,铅等工业化特别急需矿产资源,但这并不影响刘建如今的财政收入。
毕竟就西洋商人前来的通关税和贸易税,加上国内的商税等等。
每年就已经有近亿元永兴币收入。
特别是西洋商人的通关税和贸易税更是占到近一半,而这才是刘建如今收入真正的大头。
只要入境,每件商品均要上交百分之四十的通关税,而在交易过程中也有专门的进口交易税,税率为百分之二十五。
而国内商税,根据贸易种类不同,刘建将其定在了百分之十五到二十五之间。
而在如今大明所占据绝对大头的农业税税收,刘建只有百分之五,还经常免税,减税,比如南移百姓第一年都是不上税的,而第二年只需要上缴百分之二的税,第三年才按百分之五上税,以后均固定在此。
当然商税都是按照商品贸易收取的,一些农民种植,养殖的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刘建也有专门的减税,甚至免税政策,以鼓励百姓将自己生产的多余粮食,多余家畜,鱼类等众多农产品,农副产品拿去专门的农贸市场上贩卖。
另外政府也会向农民进行专门的采购,如一些工业需要的经济作物,如油菜花,油棕树,橄榄树,棉花,桑树,刘建都采取让百姓自行种植,自己再让各工厂和各商行去统一采购,采买的方式。
如此也算给了农民,百姓一个非常可观的收入。
而农民,百姓收入增加,也让工厂的工业品,商行的商品以及西洋商人手中的商品快速流通起来,加上刘建对商业的重视以及所谓的自由贸易模式加政府调节相呼应。
最后是永兴钱庄统一进行的商业贷款业务,也让更多人可以通过抵押贷款的方式获得资金用于商业发展。
多管齐下,商业也已开始成为刘建麾下新的经济增长点,带来的正是整个社会快速发展和收入增加,而这也反哺各地建设发展,使得各地发展也更加迅猛。
当然随着商业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