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六章 大缺口 (第2/3页)
归正传:“亲爱的副总统阁下,您真的有军火吗?“芮恩施和汉格尔这些美国外交官最近也够倒霉的,威尔逊宣战后他们不仅需要立刻调整外交策略,还没忙完国内却又发来电报让满世界筹集武装和军火,用于武装最终将达到400万的美国志愿军。由于美国战前并不是军火制造大国,产量甚至还不如意大利,欧战爆发后生产的全部军火也都出口协约。尤其是俄国的订单更占据了六成。现在自己参战才发现除了“牛仔们“自己携带的左轮枪外,国家军火库里只剩下还没交付俄国的30万支步枪和寥寥几十门欧洲早已淘汰的老式大炮。
30万对400万,差距也实在太大了!
当然,如果给美国2年时间这点军火量还是能轻易造出来的,可问题是英法根本等不及两年,但偏偏他们再无偿支援国防军35个师后自己的军火产量也到了极限。
目前世界第一大军火生产国无疑是德国。三年制造了600万支步枪、20万挺机枪和4万多门大炮。英法俄意四大协约武器制造国三年总计制造各类步枪1000万支,机枪40万挺,大炮5万余门,看似很多但仅俄国就已经消丢掉200个师的全部装备,相当于英法支援和从美国购买的总和已经全部损失!加上民国参战后英法近一年来又支援35个师约合70万支步枪、3万挺轻重机枪和3000门各类大炮,所以也实在是凑不出更多武器。为此英法美三国政府不得专门发电报给外交官们满世界搜罗二手货充数。
芮恩施和汉格尔也想过向民国采购,但想到他们自己也参战后或许已经没存货,所以把目光放在日本身上,却没想人还没派出去杨秋的电话就来了。
杨秋手中真有军火吗?
还真有!
欧洲爆发的1914年,汉阳、重庆和郑州三厂每月可以制造大约2万支步枪,但到1915年中旬这个数字增加到5万支,进入1916年后已经突破每月2万支规模。根据国防部预测,等《梅huā协约》从英法和俄国搬回来的全部军工制造设备建设好后,1919年底就能达到月产4万支的规模。此外,由于杨秋故意通过各种手段拖延,还以老枪顶替新枪给俄国交付了80万支,所以三年累积下来手中还剩30多万支步枪,除了步枪外还有掷弹筒20万支,10万支斯登冲锋枪。除了这些外不久前远征军缴获的步枪也有20万左右。制式不同的大炮和机枪上千,全加起来足够一次解决60万美国志愿兵的武器需求。
当然。目前美国已经是盟友,漫天开价这种事情虽然爽快但却容易给人留下趁人之危的感觉,所以自造武器按照目前市场价格,而缴获的完全是半卖半送处理。但即使是市场价格也比战前贵了两倍有余,但既然已经宣布参战,三年来早已赚得盆满钵满的美国政府根本不会在乎这么点钱,所以两人很快就敲定了这笔2亿美元的武器合同。
加上国内储备,首批100万志愿军装备搞到手后汉格尔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