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六三章 国社(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六三章 国社(二) (第2/3页)

走了,哪有今天这等好日子?所以湖北和西南青年当兵是最积极的。第一批退役回来的士兵更成了大姑娘小媳妇们媚眼乱抛的对象,他们在军中学会读书识字,回来后到哪都是厂里抢着要的人才。好些人还得到了杨司令资助的创业贷款,养猪场、面粉厂,罐头厂,蜂窝煤厂这些低技术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在他们的鼓捣下冒了起来,最近更是在孝感头次出现私人磷肥厂和氯碱厂!听说就是由几位受伤退役军官和洋人技师一起搞出来的。

    不仅仅是湖北、湖南、四川、广西、贵州、云南、江西和河南等等,不知有多少人现在只听杨司令的话!年轻学子们眼中更只有他一个人,国社重要支柱的青年会光是注册会员就已经超过400万,对日大胜后连南洋和海外华人中的青年子弟都视他为偶像纷纷加入国社。

    “说这些没用。”渡轮上一位佩戴青年会徽章,前来参加国社大会的湖北理工学院学生代表握紧拳头:“总之一句话!我只支持主席,他让谁当总统都行,但谁敢乱来我们就反对他!”

    “对,支持主席,支持国社!青年会万岁!”

    年轻人呼喊口号时,湖北政fu大礼堂内也人声鼎沸气氛热烈,来自五湖四海的国社党员们济济一堂开始初步会议。旁边小礼堂内,黎元洪站在窗边望着武昌街面的繁华和安定,心底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感慨、佩服、更有担忧。

    他此次来是参加国社代表大会的,虽然在南京时就常常听说湖北变化很大,真正看到后还是禁不住感慨。辛亥枪声后湖北陷入动乱和不安,当初他当都督多有自保成分,后来随着地位稳固心思也活络起来。但杨秋的崛起却很意外,最终甚至逼得他不得不远走南京出任个闲职副总统。

    说当时心里没怨气是不可能的,但没权没兵又能怎么样呢?到了南京后民党也排挤他,与其说副总统还不如说是办公室茶壶,除了喝茶闲聊外几乎没发挥过作用,直到西南一统投入国社后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打压民党,宣扬国社,逐步走上政治舞台最终被捧起成为第三任民国临时大总统。

    世事变化莫过于此!短短几年民国就诞生了三位临时大总统,那么首任正式大总统会是谁呢?地位到了他这个高度没想法是假的,首任正式大总统的美名更是垂涎。但只要看窗外就能明白这个想法有多虚浮,那个人不仅政治手段厉害,还死握军权不放手,连民政和经济上都仅仅有条,遍观全国上下谁能有这种本事?

    站在局外看,他这样的人物要是不当大总统,连自己恐怕都要反对了!可好不容易到今天,这个美名哎!着实可惜。黎元洪叹口气,端起花茶还没到唇边,敲门声骤响后唐绍仪和谭延闿走了进来。

    自从杨秋飞速定鼎湖南,谭延闿自知无法对抗干脆收起心思全力当绿叶配衬。加上他本身就是偏安一隅没多大政治抱负之人,能成为国社执委已经算烧高香,所以这几年在省长位置上干的矜矜业业,杨秋督导下转向化工、煤炭和农业加工的湖南能成有今日也有他的功劳。

    见到黎元洪面色忧郁,他那不知道内里的原因。以国社如今的地位大选获胜只是时间问题,但总统之位悬而未决却牵动很多人心。其实他也颇理解黎元洪,说他出任大总统一年来没功劳的肯定是睁眼瞎。杨秋虽然我行我素推行新政,但在民政和梳理国内政务上却都靠他和唐绍仪。只是这件事上目前谁也不知道那个人的心思,所以无从劝起只得说道:“大总统不必心烦,此事终有揭晓的一天。”

    “呵呵。”黎元洪笑着坦白道:“祖庵不必安慰我。黎某既无孙逸仙的巧舌,又无袁项城雄才大略,能任一届临时大总统已属侥幸,看今日湖北和全国的盛景,若说辰华不站出来也实在是说不过去。”他的话谭延闿也同意。别说底子良好地湖北,就算底子不好的湖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