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92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392章 (第2/3页)

接告诉他李愔的下落;又感到欣慰,因为至少杨妃还在乎他的意见,没有擅自做出决定。

    他深知,杨妃作为李愔的生母,心中必然充满了对儿子的思念和牵挂。但她也明白,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都受到皇室的严格限制,不能轻易做出违背皇室意愿的事情。因此,她才会选择征求自己的意见。

    李世民闭上了眼睛,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这件事情远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

    “你接着说!”李世民的声音里透露出几分严肃和深沉,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面前的太监,那双深邃的眸子仿佛能洞察人心,探寻着更多的信息。

    太监微微低头,恭敬地回答道:“是这样的,陛下。”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然后继续说道,“七皇子在找到杨妃之后,确实表达出了想要去寻找六皇子李愔的意愿。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兄弟的关心与担忧,显然,他十分在意六皇子的安危。”

    李世民微微皱眉,他的心中涌起了一股复杂的情绪。他本以为李恽会安心留在长安,辅佐自己治理国家,却没想到他会有这样的想法。他沉思片刻,沉声问道:“那就是说,李恽那小子想要亲自去寻找李愔?”

    太监点了点头,回答道:“是的,陛下。七皇子似乎对六皇子的下落十分关心,他希望能够亲自去寻找他,确保他的安全。”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他的目光中透露出几分锐利。他问道:“这小子,是不想要在朕的治下了吗?竟然想要离开长安。”

    太监犹豫了一下,然后小心翼翼地回答道:“陛下,七皇子或许只是出于对兄弟的关心,想要找到六皇子,并非有意离开您的治下。他对您一直忠心耿耿,对国家的治理也尽心尽力。”

    李世民听了,沉默了片刻。他心中明白,李恽的想法或许并非如此简单,但他也知道,李恽一直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对兄弟之情看得极重。他淡淡地问道:“那他们还说了什么?”

    太监摇了摇头,回答道:“没有了,陛下。七皇子与杨妃的交谈并没有持续太久,之后七皇子便离开了。他似乎并没有打算将此事告诉其他人,只是自己默默地计划着。”

    李世民点了点头,他的心中涌起了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无奈,也有悲凉。他原本以为通过李恽可以找到李愔的下落,但现在看来,这条路似乎也并不通顺。这让他不禁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够掌控一切,是否真的能够保护好自己的儿子们。

    他沉思了片刻,然后缓缓说道:“想不到朕的儿臣们,一个接着一个离开朕,大臣们也同样如此。”他的声音里透露出几分悲凉和无奈,仿佛是在感慨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

    太监听到这里,也沉默了下来。他知道,李世民对于自己的儿子和大臣们的离开,心中必定是十分痛苦的。但他也明白,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命运,无法强求。

    李世民轻轻叹了口气,继续说道:“魏征,他是朕最为遗恨的人。他的离去,让朕失去了一个忠诚的谏臣,也让朕深感痛惜。而李承乾、李愔等儿子,他们也是一个接着一个离开朕。现在,李恽也想要离开长安,去寻找他的兄弟。”

    说到这里,李世民的声音里透露出几分不安和焦虑。他担心自己的儿子们会一个个离他而去,担心长安城会变得越来越空旷和冷清。他问道:“接下来是不是李治也要走?”

    太监心中一惊,他知道李世民对于家族成员的离去和长安城的变故都抱有深深的忧虑。然而,他也明白,自己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来安抚这位忧心忡忡的帝王。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安慰道:“陛下,您不必过于担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命运,但无论他们身在何处,都是您的子民和亲人。他们会牢记您的恩情,也会时刻关心国家的兴衰。”

    李世民听了太监的话,心中虽然稍感安慰,但依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