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根据地的民生 (第2/3页)
赵兴表示了双手的赞成,他越是认清大明这个**的官场现实,对自己越有利。
赵兴敲了一下桌子“洪大人说的对,靠人不如靠己。想要拯救这个老大帝国,我们还要继续执行我的那个战略,在西北,在这里,稳定出一片地区,作为我们的基地。在我们的根基里,练出一支精兵,随时准备进京勤王。”
一听说要练出一支精兵,王胜林贺人龙等立刻双眼雪亮跃跃欲试,洪承畴更是踌躇满志。
陈策信心满满的道“现在我们有充足的粮草,足可以让我们1万人马吃上10年。只要有了这些充足的粮食,何愁不练出一支精兵?”
赵梓对陈策嗤笑“得了吧我的兄弟,这批粮草数目巨大,的确能够让我们1万人马吃上10年,可是不出两年,这一批粮草就霉烂了,哪里能储存那么久?”
陈策其实也知道这个道理,只是想表达一下自己信心罢了。
赵兴笑着道“赵大人说的对,这一批粮草,只能维持我们一年的时间。所以,以后无论是面对建奴,还是蒙古鞑子,甚至是流寇杆子,我们必须有源源不断生产出来的新的物资供应我们,才能让我们后顾之忧。”然后直接面对洪承畴“当初延绥巡抚,强制没收了周边军户的土地,现在马上立刻,将那一批土地发还回来,交给那些军户屯垦,一半供应军队,一半养活自己,如此才能军心民心两安。”他的口气是坚决的,不容置疑的。
洪承畴没有一点反对的点头“这个当然。但是,下官在延绥开始推行屯垦,开始执行减租减息。减租减息且不说。但执行屯垦,首先要稳定住那些流民,这就需要一批粮食,未来的种子。”
看着没有反对的赵兴,洪承畴继续道“现在已经进入五月末,发动这些流民,立刻播种晚豆荞麦谷子还来得及,而这两种作物,最能耐旱,只要种下去,秋天的时候就多少能有些收获。希望能够保证这些流民度过这个难熬的冬天,坚持到春天作物的播种。只要两年时间,这些流民就能安定下来。还请大人定夺。”
赵兴就对陈策道“按照洪大人说的办,他报上来需要多少,我们就给他们多少。你不要心疼,只要延绥两府百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