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地下联盟 (第2/3页)
元甚至更高。这种情况下,一个月里居然获利7万多,简直让人不可思议。狂喜之下三大亨满眼前都是银元飞舞的景象,私下换汇的成功让他们看到了一条金光大道,和这个大生意相比。风险颇大,而且名声不好听的鸦片生意还算个屁?
更何况,这还是他们尝试着,不敢全面投入的成绩。如果把全部精力投进去,恐怕每月获利十万大洋是轻而易举的,这一年下来不就百万之巨?实在是太好赚了。
良好的成绩就如给三大亨打了针鸡血,让他们兴奋得不能自己,为了把这买卖搞得更好更大,三人私下一商量决定加大投入,并明目张胆地在上*海各处开设了固定的换汇场所以抢夺银行业务。对于他们的积极性,蒋志清当然双手支持,不动声色地帮他们摆平了来自各银行的压力,再加上三大亨本身的势力影响,这些固定换汇店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至两个多月后,整个上*海滩一共有三十七家换汇店,职员加“打桩模子”等达到了573人。
接到蒋志清从上*海发来的汇报,方子达忍不住赞叹了几句。他也没想到,蒋志清和三大亨联手居然搞出了这么个局面,不仅被称为“打桩模子”的黄牛提前出现,就连原本是几十年后才会在香港出现的私人换汇公司也出现了。不能不说,他们的结合效果比一加一等于三更多几分,其成绩显然就连方子达也没预料到。
并且,在方子达的再三严格控制下,三大亨的业务并没有损害大洋的对外汇率,他们主要利润是其它国家货币中产生的,并由中央银行通过投行适当地进行部分补贴。这个支出和收入相比远远不值得一提,在三大亨赚得眼冒金光的同时,中央银行通过汇率差控制,经蒋志清之手向外抛售(兑换)日元、马克、英镑、法郎、卢布等各国货币,更是在其中大赚特赚,其成果更让人目瞪口呆。
从理论上来说,这已经是初级的外汇市场,并且还有了外汇期货的意味。上*海是亚洲最大的金融城市,其地位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上*海各国汇率的变动,虽然暂时不会造成诸如伦敦、纽约等国际交易所的大幅度变动,但受到影响是显然的。而且由于日本是中国的邻国,日本经济受中国或者说受到上*海的影响是最大的,在控制上*海汇率的同时,日元的汇率开始了逐步变动。
在如今,日本政府直伪钞事件后采取了外汇管制措施,但是外汇管制虽然暂时解决棘手的金融问题,可它同样是一面双刃剑,既能把外国金融资本挡在国门之外,可同时也把自己给关在了房间里面。要知道日本是一个资源缺乏的岛国,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经济来源主要以来料加工和以低廉的价格同欧美产品争夺市场为主,外汇管制制度的实施,使得日元无法自由兑换,日本国内除一些有政府背景的大财团外,许多中小企业面临着手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