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九霄龙吟惊天变第二百六十三章 稻草 (第2/3页)
手或许还能有挽回地步。
接到消息,宋教仁急忙召开内阁会议,对此情况进行讨论。在会议中,反对出兵的人远远多余赞成出兵的人,因为在许多人看来,沙皇俄国的垮台标志欧洲大战的平衡点已滑向同盟国,在这种时候正式出兵并不是明智选择。一旦协约国输掉这场战争,作为战败国的中国下场可想而知,甚至有人还提出趁着沙皇俄国巨变的机会让中国退出协约国,重新选择中立,或者直接加入到同盟国阵营里去。
持这些意见的人不在少数,就连吴佩孚也觉得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跟随协约国已不明智,无论从战局还是国际形势来看,同盟国都占据了上风,何况在欧洲考察时吴佩孚亲眼见过德国士兵的精锐和凶猛,他从军事角度认为这场大战因为沙皇俄国的垮台,同盟国很可能会打败协约国。
连吴佩孚都这么认为,更不要说别人了。但方子达非常清楚,协约国困难的日子仅仅是很短暂的,因为和沙皇俄国垮台的情况一样,同盟国也有着这样的危机。
首当其冲的是奥斯曼帝国,这个老旧的帝国早就失去了往日的荣光,虽然它依旧是欧洲古老帝国之一,拥有横跨三大州的国土,可是国家内部早就腐朽了,债台高筑,民不聊生,要不然也不会为了区区一亿法郎的好处费,奥斯曼帝国就毫不迟疑地跳进了同盟国的怀抱。
其次,是奥匈帝国。作为战争爆发的主角和德国人亲如兄弟的盟友,奥匈帝国在这场战争中也到了即将崩溃的地步。国内矛盾空气激化,而战场进展却一无所获,使得帝国统治摇摇欲坠。一旦这两大帝国一起倒下,德国将面临单打独斗的地步,到时候就算德国人再厉害,可双拳难敌四手,也免不了被协议国一拥而上被乱棍打死的下场。
除了这些外,还有一直隔岸观火,没出手的美国佬。别看美国佬口口声声高喊和平、民主的口号,但发起战争财时的手一点都不软,当然方子达同样也是如此,从这点来说双方很有共同语言,要不然他也不会和美国资本合作。可美国佬在发财的同时一样悄悄准备着,所谓远离战争,绝不参战只不过是说给普通民众听的,一旦时机到来,美国佬不出手才怪呢,至于参战的理由这还需要讨论么?欧洲大战到现在,随便拿件事出来都可以当成理由,这对政客们来说是比吃饭喝水还要简单的一件小事。
内阁会议,对是否派兵参战讨论不休,内阁各总长几乎都反对出兵,就连一直支持方子达的外交总长曹汝霖也觉得暂缓出兵,以看看局势情况再决定的好。可方子达并不这么看,他第一个赞同出兵,并且决定一口气向欧洲运输十万大军进行参战。方子达这观点得到了许多人反对,连廖仲恺也觉得这样太过草率,不支持他的决定。可让方子达感到意外的是,赞成的人也不没有,可这赞成者并不是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