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 动荡不安的时代 第一百七十八章 民国第一教育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卷 动荡不安的时代 第一百七十八章 民国第一教育家 (第2/3页)

阎锡山,在方子达看来可号称民国第一“种田人”。就如某些网络小说情节一般,阎锡山在原有历史中自取得山西都督一职后,就开始不顾一切地埋头“种田”。在山西一地发展工商、推动教育、培养人才、新建军工、编练军队……这一系列的举动都体现了他老于精算,稳扎稳打的风格,也是后世网络小说家们所推崇的“种田党”一派鲜明代表。

    可惜的是,阎锡山的算盘打的好,种田种的似乎也不错,但总是时运不济,历史中几次参与争夺天下都是失败而归,直至中日战争开始依旧偏安一隅。最后还在日军进攻下把自己的大本营太*原陷入日本人之手,狼狈不堪地差一点儿逃出山西。从这点来看,阎锡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更是一个种田理论的失败典型,但不能否认,虽然阎锡山瞧似精明实际目光短浅,身上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阎锡山在民国众多人物中依旧是佼佼者,尤其是他在山西推行的鼓励工商、兴建水利、强制义务教育等等措施,为山西老百姓带来了诸多好处。

    早在1912年。担任山西都督的阎锡山就在山西开始实施强制性的义务教育计划,把受教育和当兵、纳税列并列,而且列在第一位。在义务教育计划施行期间,阎锡山特意让人印刷了本小册子,名为《人民须知》。其中亲自写道:“凡是山西百姓,不论贫富贵贱的小孩子。七岁到十三岁,这七年内须要有四年上学,这就名叫国民教育;凡上过学的人,知识就高了,身体也壮了,为父母的无论如何贫穷,总要使子女上学,是父母对于子女的义务,又名叫义务教育;国家法律定的,人民若不上学,就要罚了还得上学,又名叫强迫教育……”

    整个山西义务教育制度在阎锡山的强力推动下,其教育经费支出高居全国各省之首,最高比例居然达到了行政开支的61%以上,从1912年到现在,山西新建各中小学校近六万所,增加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