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豪族哀荣(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章 豪族哀荣(上) (第2/3页)

一动,时间一长造成肌肉萎缩,自身抵抗力更加虚弱,问题自然更加严重,要是没有穿越,这倒霉孩子最后就算侥幸没死,怕是也得变成傻子加瘫子。

    这个问题非常好解决,就两件事儿,活动和消炎,其他都是辅助。活动没什么可说的,自从沈谦“好”了之后,秦氏自然而然的放松了对他的“管束”,倒是消炎麻烦点——中医不讲消炎。不过不讲消炎并不代表没有消炎药,像板蓝根、黄芩、金银花、甘草等等都是既对症又常见的药,经过沈谦搜素前身医书记忆引经据典筛选后的坚持,再加上金玲跑到药铺小嘴巴巴巴巴一说,登时把本来就心虚的黑心郎中唬得一愣一愣的,乖乖地便把药换了。没多久沈谦的病情果然出现了好转,不到二十天后就能在金玲的搀扶下去街面上散散步了。

    解决了身体问题,剩下的自然就是“我是谁”。

    “我是谁”这个问题很复杂。要是摊开了说至少要捋一百多年老黄历。概括起来则是沈家的开基之祖沈承庆原来是五代十国时代吴越国营田使,归宋后带着儿子沈英落户西溪,从此以后开枝散叶,传到沈谦这一辈儿仅仅六代人,前前后后就出了七名进士,再加上靠着他们荫亲出仕的人更多,一百年来终于造就出了庞大的西溪沈氏家族——这还没算依靠各种交情与官场中人结下的众多远近亲戚。

    至于具体到沈谦这一支就简单多了——划归沈英次子,也就是沈谦曾祖父沈周传下来的沈氏二房。而沈谦的爷爷沈捛则是沈括的亲二哥,再加上长兄沈披,老弟兄仨同出一脉。

    沈括和老爹沈周都是进士,不过沈披和沈捛不是,沈披很早就靠承父荫做了没什么前途的承荫官儿,而沈捛死的比较早,与功名仕途都没缘分,留下的几个儿子也不怎么争气,一个个上了考场就找不到北,最后只能把出仕的希望寄托在科举正途出身的老叔沈括身上。

    然而这恩荫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却也不容易,关键要看你傍上的这位本事如何。按照血脉远近,哥几个最大的期望自然就在亲老叔沈括身上,然而倒霉催的是,这位老叔也不知道脑子抽了什么筋,居然前后脚分别告了苏轼和王安石的黑状。

    王安石有神宗皇帝保着倒还没什么,最后只是把沈括大骂一场了事,而苏轼却差点死在了由此引发的“乌台诗案”里,这仇自然小不了,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两位分别是新旧两党的领袖人物,沈括左右乱打,自然把满朝文臣连带神宗皇帝在内全得罪了一遍,这种情况下别说是什么亲侄子,就算亲儿子也没恩荫出仕的指望了。

    …………………………………………………………………………………………………

    后来还是沈谦的老爹沈逋聪明,折腾了几年看看没希望,连忙找到了刚刚致仕还乡的长房堂哥,让他想办法在一名高居“开府仪同三司“之位的老上级那里弄了个门客身份。虽说只门荫到了一个基本没什么发展前途的从九品小官,但也总算入仕了。只不过人命抗不过天,没一年功夫他就被调去西北环庆路,当年就死在了宋夏葭芦大战的乱兵里。

    沈逋一死,沈谦母亲秦氏的厄运就算来了。秦氏本来是富阳县小户人家的女儿,当初相依为命的老爹病故没钱发丧,正赶巧沈逋的娘子翟氏肚子不争气,快十年了都没见怀,无奈之下只得给沈逋物色传宗接代的小妾,三三两两的这么一沟通就撮合到了一起。

    沈逋倒是对秦氏很中意,只不过当时沈逋的娘子为保险起见,除了秦氏以外,又在杭州找了个颜氏。沈逋也是那种“纵情”的人,两边都不冷落,没多久便两炮齐响,一年多之后秦氏和颜氏前后脚一人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差点没把沈逋给乐坏。

    然而人的命差别就在这里,颜氏的儿子沈诚养得白白胖胖见风长,可秦氏的儿子连名字都没来得及取就在月子里病死了。这样的打击不可谓不大,不过好在沈逋既纵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