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学医(求收藏推荐)三更 (第3/3页)
所以背药篓的事还得师傅来干。临出发前,郎中给刘畅一颗药丸,“避瘴丸”,含到嘴里压在舌根下,能大大缓解瘴气对人体的伤害,保持头脑清醒。郎中背着药篓在前面领路,刘畅左手拄个棍子在后面跟着向山里走去。
采药的地方也是牛头山,只不过位于牛头山西南方向,远远看去就似青牛的右前腿趴卧的地方,地势比较平缓,多是低矮的灌木丛,不像山泉水处笔直险峻。
经过半个多时辰,师徒二人进入了茂密山林里。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万物复苏,鸟鸣蛙叫,滴滴露水顺着叶子滴下,打湿了师徒二人的裤脚。“刘畅,你看看这是什么?”郎中指着一簇黄褐色的植物问道。刘畅上前仔细观察:此植物主根粗短,有二、三分枝,君黄褐色。茎中空,有较深的沟纹,光滑或基部有短柔毛,上部分枝,形展。基生叶叶柄长七八公分,基部膨大成遍而抱茎的鞘;基生叶及茎生叶均为二至三回三出式羽状分裂;叶片轮廓为三角形,长十二三公分,末回裂片菱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四五公分,宽三公分左右,急尖至渐尖,边缘有内曲的圆钝齿或缺刻状齿五对,通常齿端有锐尖头,基部截形,表面深绿色,背面灰白色;茎顶部的叶简化为无叶的叶的叶鞘。刘畅仔细翻看,又折了根,放到鼻子下闻了闻,回答道:“是野山芹吧?”“嗯,不错!日后你那里伤痛浮肿,可以把山芹捣碎,敷在痛处,可以消肿解毒。”郎中满意的点了点头,并进一步解释山芹的药效。
就这样,走走停停,凡是看到药材,郎中就让刘畅辨认,药篓里已经有十几种药材了,其中只有二三种刘畅没有认出来,郎中对刘畅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
“师傅,歇会吧,走了快一个时辰了,”刘畅擦了擦脑门上的汗,“我到那可大树下坐会儿。”说着钻到一颗大树下,骑到裸露在地面的树根上。郎中也跟了过来,找把干树枝,垫在地上倚着大树坐了下来,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呼吸这深山清新的空气,透彻心肺。鼓起的树根足有成人大腿粗细,离地约半米多高,就像一座天然木拱桥,刘畅坐在上面双腿晃动,悠哉悠哉,不亦乐乎,孩子心性展露无疑。
“师傅,快来看,这是啥东西?”刘畅忽然发现树根下面有几科绿色秧苗,长椭圆形叶子,中间伸出的挺杆顶着一小簇红红的果实,煞是鲜艳。“这是野山参啊,不错啊,这都能碰到!先挖出来看看!”郎中高兴的说道,蹲下身子,先在人参系了根红绳,然后在周围画了个大大圈子,拿出药铲挖起来。
“师傅,为啥系红绳、画这么大圈子啊?”刘畅不解的问道。
“系红绳是防止人参跑掉,这是挖参习俗,你以后也应如此。至于从这么大圈开始挖,是因为人参根须庞大,挖参最重要是要保证参的完整,才能有效保证人参价值。”郎中边挖边解释道。
一会功夫,郎中把山参挖了出来。只见这个人参主根肉质,纺锤形,须根细长,左右各有一略粗分支,像人的两条腿,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这个人参怕有四十多年了,不错,不错。”郎中一个劲点头。这片林子郎中经常来采药,很少能碰到四五十年限的药材,没想到第一次带徒弟来就碰到了,看来这徒弟是福星啊。郎中越看越满意。
“刘畅啊,这人参是你发现的,为师帮你挖出来,而且是你第一次上山采药,对于《百草录》也算略有小成,你就拿回去吧。今天收获颇丰,咱们就打道回府!”郎中说道。刘畅高兴不已。师徒二人顺原路返回,到家时都已中午时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