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一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十一章 (第3/3页)

指向天,大声疾呼道:“大丈夫生于世间,当提三尺剑,为国纵横天下,横扫乾坤,奈何今日便死,惜哉!惜哉!”

    话音一落,苏定方的手臂突然无力的垂下,仰天长逝,双眼却依然圆睁,可见葱岭一败,让这位老将军死不瞑目。

    那些曾经与苏定方一起经历过葱岭大战,一起困守孤城月余的将士见状,纷纷扑上前来,大声痛哭,在他们的心中,苏定方或许不具备杜睿身上那百战百胜的光环,然苏定方能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情况下,坚守龟兹长达月余,单单是这份忠贞和坚韧,早已经赢得了他们的心。

    “大帅!”

    “大帅!你不能走啊!我们就要反攻了,我们就要去报仇了!”

    “大帅!”

    这一刻,每一名唐军将士都从心底里喊出了“大帅”这个称呼,或许苏定方不能带给他们胜利,但是苏定方带给他们的是感动,是坚韧,是对大唐的忠贞,这些并不比胜利来的差。

    杜睿此刻,内心当真是悔恨不已,他方才在进城之时,就知道苏定方的身体已经达到了极限,根本不敢驱驰了,可是他却已然将一个可有可无的任务派给了苏定方,让这位老将军燃烧着自己的鲜血,用生命,换取了十余万大食军被歼灭。

    这个代价值得吗?

    当然不值得,如果杜睿可以选择的话,他宁愿放走那十余万大食人,来换取苏定方的生命,可是如果再让他重来一次的话只怕他还会作出同样的决定。

    因为即使他拒绝了苏定方出战的要求,苏定方也不会甘心留在城里,葱岭一败已经成了他的心头的魔障,他迫切的需要一场胜利,来洗刷身上的污点,可以说杜睿作出这个决定也是迫不得已。

    如若不然的话,苏定方会怎样,平平安安的回到长安,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葱岭惨败,十余万大唐将士血染沙场,一句赦免,如何能抚平他内心的伤痛。

    与其回到长安,接受一个不真诚的宽恕,苏定方大概宁愿用死来证明自己吧!

    纵观历史,有许多事情都不是一时能看清的,就像杜睿前世读史之时读过的汉朝将军李广的故事,说是智勇双全、尤其善射,古代诗歌中有不少的描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都是赞扬他的名句。他也体恤士兵。可就是这位人称“飞将军”的名将,终其一生竟然没有得到封候,引来民间无数惆怅。

    “李广不封侯,古往今来同一哭”,“自叹马卿常带疾,还嗟李广不封侯。”汉文帝戏说李广是生不逢时,“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司马迁哀叹他是“数奇”使然,诗人王维说是他命不好,“卫青不败乃天幸,李广无封缘数奇。”

    苏定方的结局,和飞将军李广何其相似,历史上的元狩四年,李广被任命为前将军,随大将军卫青征伐匈奴。

    大军出塞后,卫青命李广所部与右将军的部队合并,从东边走。东路绕道、路远,肯定不能按时与中军汇合,李广深知这一点,便向卫青请求道:“我是前将军,自然该打先锋,您却让我走东路。我好不容易才有了面对单于的机会,我愿意冲在前面,先死于单于之手。”

    出征前,汉武帝暗中告诫卫青,说李广运气差,年纪也大了,不能让他与单于正面接战,免得误事。同时,卫青还有个私心,他的救命恩人公孙敖不久前被武帝剥夺了侯爵的名位,卫青想让他与自己居中军与匈奴接战,给他个立功的机会。

    因此,卫青不肯答应李广的请求,他甚至当着李广的面,让部下把命令直接送到李广的军营里去。受到如此轻侮,李广也动了怒,连与卫青辞别的话都没说,面带怒色起身返回自己的军营。

    果不出李广所料,东路绕远,又没向导,李广的部队迷失了方向,没赶上与匈奴作战。卫青虽然与匈奴主力接战,但没抓到单于,回师时遇上李广。

    卫青要向武帝报告这次行动失利的原因,他的长史就问李广为什么迟到?

    李广心想,你哪有资格问我,就没回答。

    回到军营,李广越想越不是滋味,长叹一声:“想我一生与匈奴打了70多仗,好不容易有了与单于面对面交战的机会,却又被卫青排挤,自己又不争气迷了路,这难道不是天意吗?我已60多岁,怎么说也是成名已久的老将,如今又受刀笔小使的折辱,哪堪忍受!”想到这,李广悲愤不已,拔刀自刎。

    李广一生戎马戍边、驰骋疆场、战功赫赫,但“不逢时”,终其一生“官不过九卿”,且落下个刎颈自杀的结局。如此英勇豪放的一代名将竟落得如此下场?杜睿前世每读至此,常常感慨,为何命运竟然是这样的,好人没有得到好报?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下场?

    现在杜睿明白了,李广之所以自刎而亡,并不是因为怨恨和感叹自己生不逢时,而是用死来证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不是找不到原因来应付失败的责任吗?拿我的命去好了。

    现在的苏定方何尝不是如此,葱岭一败总归是要有人来承担责任的,李承乾或许会因为他是先帝太宗皇帝的老臣,大唐的功勋,网开一面,可是苏定方不想让李承乾为难,更不想逃避自己的责任,所以他选择了血染沙场,这一悲壮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一切。

    杜睿流过泪,感叹过,便命人将苏定方的遗体整理好,擦洗干净,运回龟兹城内,苏定方临死之前,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亲眼看着大唐彻底击败大食,报葱岭之仇,杜睿虽然不能立刻给他一个交代,但是杜睿相信,这一天肯定不会远的。

    苏定方的遗体,被他的亲卫抬在肩膀上,朝着龟兹城行进,在经过杜睿身边的时候,杜睿突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居然下跪了,跪伏在道旁,他用这等重礼来送别这位大唐忠勇的老将军。

    将士们也纷纷跪倒在地,不知道是谁痛呼出声道:“苏大帅!魂兮归来!”

    “魂兮归来!”

    苍凉的呼喊声,响彻大地,唐军将士人人带泪,个个悲戚,苏定方的战死,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当初大唐草创之时的勋将们,如今已经大多不在人世,还健在的,也尽皆远离了杀场,安享太平去了,唯独苏定方,年过五旬,还带兵出征,纵横天下,只是天道不公,没能以一场辉煌的胜利,为苏定方的军旅生涯画上句号,不得不说是一个天大的遗憾。

    苏定方的遗体缓缓入城,杜睿这才起身,目视良久,长叹一声道:“入城!”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