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四章 竖儒蜂起壮士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十四章 竖儒蜂起壮士死 (第2/3页)

伐大捷,让整个长安城都随之沸腾了起来,他们大多都是亲眼见证了四年前突厥兵临城下的危难景象,如今王师总算是一战而成全功,从此之后,突厥这个心腹大患被尽数除去,大唐的子民也总算是可以扬眉吐气一把了,只可惜这个时候烟花还没有被发明出来,要不然的话,这长安城恐怕会更加热闹。

    在庆祝过后,有一个难题被摆在了太宗君臣的面前,应该如何处置被俘的突厥部众,这次北伐大捷,先后共俘获了突厥部众三十几万人,又逢今年草原灾害连连,民生凋敝,如今既然都已经归降了,就应当有所赈济。

    以孔颖达,于志宁,萧瑀一大帮当世大儒为首的山东世族纷纷要求太宗将草原部众尽数放归。但是却遭到了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一般务实大臣的强烈反对。双方就在太极殿上站来了激烈的辩论。

    孔颖达为国子监祭酒,当世大儒,他率先发动了攻击:“如今草原部众既已归降,便是我大唐的子民,彼等不事农耕,若不放归草原,又如何生存!”

    长孙无忌反驳道:“我大唐自圣上以下,这么多年来为了北伐大业节衣缩食,如今好不容易成功了,自当将突厥尽数剿灭,以防后患,如何还能放归,真乃迂腐之言!”

    孔颖达被长孙无忌的话,气的胡须乱颤,道:“尽数剿灭,难道你要让圣上将三十万草原部众全都杀了吗?你这是让圣上顶上暴君之名,其心可诛!”

    长孙无忌道:“我哪里说过要让圣上将三十万人全杀了,只是绝不能放,难道孔大人忘了今岁突厥击破绥州,可杀了我大唐子民三万人啊!这累累血债,难道就这般揭过去不成!”

    孔颖达道:“君子爱人,君子怀德,我大唐乃天之正朔,礼仪之邦,自当怀仁德以安抚四夷,岂能一味的滥杀,有违圣人之道,长孙大人,你也是习的孔孟圣人之道,难道就不知道以德报怨的道理吗?如今我大唐国力日盛,自当以仁德示天下,使四夷来归,要是用刀剑就能安定天下的话,还要圣人之言干什么?”

    太宗被众人吵得一阵头疼,对于长孙无忌的建议,他是不赞成的,对待外族虽然应当昭示武力,却也不能一味的滥杀,将其全部送回草原,太宗也不赞成,誰知道日后突厥部众当中会不会再出现一个颉利那样的人物。

    想着,便看向了他的智囊房玄龄,道:“玄龄!你也说说,该当如何!?”

    房玄龄这时出班道:“臣不赞成长孙大人,也不赞成孔大人,但他们的建议都是为了这么国家好,臣也不好作出评判,要是圣上问臣的注意,臣主张不放,但也不杀。”

    太宗问道:“那该如何?”

    “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

    虽然房玄龄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建议,但是朝中主张将突厥人全数放了的还是不在少数,孔颖达更是联合了一大帮人,整日在太宗面前聒噪,太宗也是不胜其烦,可是如果按照房玄龄的建议,究竟应当如何做,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太宗也拿不定主意,于是李承乾便在太宗的授意下,又到了杜睿的府上。

    “什么?”杜睿听了李承乾道的话,只气的拍案而起,大声喝道,“竖儒不知兵事,安敢妄议国政,他们哪里知道为了这场北伐,戍边将士们流了多少血,又有多少人为此丢了性命,难道如今便因为他们的一番狗屁不通的仁德之言,就将这些豺狼再次放归草原!”

    李承乾见杜睿这么激动,也道:“我父皇这几日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