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16章 捎带扩大战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16章 捎带扩大战果 (第2/3页)

主要是因地制宜的结果。

    后来逐步发展为开八闭,也是有多种原因的。其保护城市安全依然是最主要的考虑。同时兼顾了出入城的方便。因此,就在原来十七座城门的基础上,开闭门均匀地间隔开来。

    据有庆介绍,在前明戴鼎所筑的城门当,朝天门是最大最雄伟的一座,景色也最壮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

    麦轲看到,这朝天门分别筑有瓮城和正城。瓮城门额上,刻有“朝天门”三个大字,正城门额上,则刻着“古渝雄关”四个大字。

    如果有重要官员来渝,或者皇帝有圣旨、诏谕,就都在朝天门码头靠岸,地方官员也到朝天门码头迎接,这也是朝天门得名之由。

    早先,朝天门码头是不准一般民船停靠的,为的是防止闲杂人员影响治安,后来,虽然取消了这个禁令,但民船也只能靠旁边小码头;最大、最好的码头,仍然是留给官船用的。

    朝天门建在江崖高处,门外是直通码头的长坡,远看十分雄伟。城门为双层结构,正门之外还有瓮城,瓮城门向北,入瓮城右拐,才是朝天门正门,正门朝东,与外城门呈直角。

    朝天门不愧为渝州水上门户,襟带两江,壁垒三面,气势雄壮。石壁上,藤萝垂青,黄角树穿岩抱石,绿茵融融。崖边古亭,飞阁临江。两排石阶,比肩而降,至抵下水。

    据说无论江水怎样枯竭,拾级而下,无有穷尽,不知通到何处密境。麦轲不仅寻思,难道这条路径直通水下的两江交汇处,难道这石阶也是大禹王建造,寓意深远?

    听得知府有庆说道,每值初夏仲秋,佳陵江水绿,昌江水黄,两水相交朝天门前,撕咬翻卷,流急涡旋,向称“夹马水”,似如野马奔腾。

    这位知府看来对这个地方还相当熟悉,介绍起来带有一股自豪感,尤其是想到能给自己带来那么多银,就更加眉飞色舞。在他看来,把这些地方交给自己管辖的属民管理,只不过是一个发财的途径。

    而麦轲的想法就不同了。西有歌乐山,东有朝天门,把整个渝州包围在了间。非但如此,还有地下通道“缚蛟龙”,对渝州形成了立体合围,加了一层更稳固的保险。

    二人一边观看一边闲聊,后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