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章 你可念般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0章 你可念般若? (第2/3页)

报师父再生父母之恩。于是一行老和尚给不悟剃渡,正式传法。不悟20岁时被恩师举荐入南省佛学院学习,毕业后云游各大丛林拜读经藏典注,因听说师父身体有恙提前终止云游重返清风寺。当时不悟的几位师兄还在担心不悟本来慧根深厚加之进了佛学研习,又去了各大丛林遍访善知识,在外面开了眼界,便再不会回这山既不高,水也不深,小小的清风寺了。没想到不悟不但回来了,而且还把新的思潮带回了寺里,他带着师兄们在山上修蓄水池,引水灌溉,开垦水田,自力更生,打破了先前寺院的供养基本依靠山下镇子几位檀樾的局面。起初他的变通遭到了质疑,但随着水利工程的骏工,收获了第一茬水稻,师兄们品尝着自己亲手种值的稻米,便也忘却了辛劳,体味到劳作中的修行,更是对不悟心服口服。随后有更多香客纷至踏来,甚至,还有外省的、外国的居士慕名前来,本来几近凋敝的清风寺又开始香火不断了。于是,居士们的布施都依居士所愿用在加固墙体、佛像修复、扩建寮房,助印经典,后来因缘具足,清风寺开办第一届冬季的佛七法会,随后应广大居士之请,从一年两次每次七天的法会,演变到如今一年4期,每期21天的佛七法会。一行老和尚驻世时,寺院共有常住僧7人,至不悟成为清风寺方丈,寺院已有长住僧17人。尽管寺里的和尚们需要耕作、兴建土木、准备法会、接待访客、还要自行修习,不但清苦,工作量繁重,却没有一个告假下山或是另投他门的。想必也是这份弘法力生大愿种的因,得了善果,常年都有义工上山帮忙,来过的居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