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1章 要警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11章 要警惕 (第2/3页)

器企业,那就更多了。不算上个年代的巅峰时期,就在去年,巴掌大的香江,依然有1500余家电子厂,且电子产品的贸易份额上升到了实体贸易总份额的1/4之多。

    如今在大埔和元朗两个工业邨(后面叫工业园)里,远不像后世那样冷清,依旧活跃着大量的半导体相关企业。

    甚至直到2000年,张汝金离开积电后办晶圆厂的首选目的地就是香江。只可惜当时香江人已经被搞地产的几爷子弄得神经兮兮,以为张汝金也是打着建晶圆厂的幌子,实际上是炒地皮,愚蠢地拒绝了他,从而失去了拯救数码港的最后时机。

    ……

    “资本是血腥的,来到世间就是充满罪恶的,它们只攫取最丰厚的利润和回报。香江这种得天独厚的地方,又只有巴掌大,什么行业最赚钱?当然是房地产,金融,进出口买办最赚钱了。”苏远山见席小丁看得眉头渐渐皱起,在一旁轻声道。

    席小丁笑着摇了摇头。

    “不过主要还是我吃不准……”苏远山说着,突然眼神一闪,马上闭嘴。

    席小丁奇道:“吃不准什么?”

    “没什么……居危思更危。”苏远山笑了笑。

    他差点脱口而出,自己吃不准未来到底会面临什么程度的封锁了。

    按照“娃森那”的尿性,直接的军事技术是无条件管制的,能用于军事的技术和设备虽然也管制严格,但还是能商量的。最顶尖的技术和产品,如果纯粹民用,还是可以讨论并眉来眼去的。

    封锁和反封锁,在后世就是一部人类智慧的戏剧与合集。

    在后世,最大的问题,还是技术和专利的壁垒。

    “现在算是提醒一下光机所,让他们不要过分沉迷在实现小目标的喜悦中,眼光放长一点。要警惕。真要合作,也要等到他们通过验收拿到荣誉之后去了。”

    苏远山说着,想到了这台前世根本动都没动过的光刻机就被誉为“十大科技成果之一”,那现在呢?

    最起码也得排进前三吧。

    *

    三天后,电科新生正式报到。

    作为特等奖的特招生,苏远山和那位搞出了镇流器的孙国桥得以在今年就入学。但从一等奖中选出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