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76章 残酷的大清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276章 残酷的大清洗 (第3/3页)

奇、莫洛托夫、马林科夫或者伏罗希洛夫,来决定名单上那些人的死活。

    有人负责拿出名单,再加上几个人的确认。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死活,这在世界上也是一大发明了,这真应了中华帝国的那一句老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

    鉴于雅哥达的动作不够快,不能让斯大林满意,他于1936年9月26日,斯大林与日丹诺夫曾从索契给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和其他政治局委员发了一份电报内容如下:“我们认为绝对迫切需要任命叶若夫同志为内务人民委员。雅哥达显然没有能力揭露托洛斯基分子和季诺维也夫分子集团。国家政治保安局在这件事情上至少落后四年。所有党的干部和大多数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工作人员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就这样斯大林又多了一个更凶残阴险的刽子手。

    斯大林宣称党内仍有隐藏的日本、德国和托派奸细阴谋集团。在1937年2、3月的苏共中央全会上,他说除已有的破坏分子“代理人”、“叛徒”这些字眼之外,又多了一个新的涵义不清的字眼“两面派”,从此在处决党的干部时,就常常使用这个字眼。大规模的镇压与恐怖很快降临在苏共与人民头上。

    为了给“大清洗”披上“合法”的外衣,1936年8月19日至24日,苏联最高法院军事法庭举行了第一次公开审判,被告是所谓的“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联合总部”成员,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斯米尔诺夫等16人。审讯中,法庭没有出示任何证据,所有的指控都建立在被告的“交代”和“承认”上。

    在没有律师辩护的情况下,被告的“供词”被作为定罪的依据。法庭最后宣布、季诺维也夫等与已被驱逐出境的托洛茨基相勾结,主使谋杀基洛夫的罪名成立,判处16名被告死刑并立即执行,没收全部财产。(未完待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