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17章 发财吧,积累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217章 发财吧,积累吧 (第2/3页)

5年1月莫斯科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向政府提出:“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

    他得到的回答十分地精彩:“我们将把你做为富农加以剥夺”。这种看法和意见显然违背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和列宁提出的原则。因此受到全党的抑制和反驳。

    不过这样就可以看出来,这在当时的苏联政府对于富农的政策也是相当的混乱的,一会儿是鼓励,一会儿是限制,最后又是打击,这已经让农民无所适从了。这样的闹剧还在继续着。

    早在1925年布哈林在一次报告中说: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保留了战时**关系的某些残余,它妨碍着我们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富裕的上层农民和渴望成为富裕农民的中农,现在不敢积累。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不敢盖铁皮屋顶,因为怕被宣布为富农;如果他买机器,他就不让**员看见。高级的技术变成了秘密的技术。

    于是,富裕农民对我们妨碍他积累和雇工表示不满;另一方面,遭受人口过剩痛苦的农村贫农有时也埋怨我们,说我们妨碍他去当这种最殷实的农民的雇工(他很愿意被人家去剥削)。过分害怕雇佣劳动,害怕积累,害怕资本主义农民阶层,等等,这会使我们在农村采取不正确的经济战略。

    其实按真正意义上来说,农民的积累和致富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积累就是意味着对工业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种需求能引起工业的巨大发展,而这种发展反过来又能使工业对农业起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当时的苏联没有人去想这些,就是有人想了也不会成为政策制定者的依据。

    当然农民积累的扩大必然会导致富农经济的某种增长,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改变传统的“战时**”的方式,不是禁止农民积累,禁止农民租地或雇工,所限制的只是剥削趋向和富农手段,而这种限制又主要是通过经济方法实现的。

    正是在这个前提下,布哈林提出了著名的“发财吧”的口号。布哈林认为:“应当对全体农民,对农民的所有阶层说:发财吧,积累吧,发展自己的经济吧!只有白痴才会说,我们永远应当贫穷;现在我们应当采取的政策,是要能在我国消除贫穷的政策。”

    但是到了1927年8月9日,联共(布)中央提出把“最大限度地限制富农的剥削趋向”,作为“全面加强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政策的一部分。这是提出向富农进攻口号的前奏

    在这一期间为了限制富农,在贷款上贫农的利率为8%,而富农的利率为12%,到了1929就连贷款也不给他们了。

    税收方面

    1927年1月12日列宁格勒《真理报》刊登了按年收入确定的各类农户的纳税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