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1章 李中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81章 李中堂 (第2/3页)

并战胜中国这就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既定国策。早在1855年日本的改革派政治家吉田松阳子就主张:“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当开拓虾夷。晓喻琉球使之会同朝鲜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sohub”吉田的这一疯狂的扩张思想对她的弟子们后来成为日本政要的伊藤博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参议院议长)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此一时日本政治家的主流思想。

    在他们的明治维新初期日本人就奠定了大陆政策大臣田中义一在那个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中说:“明治大帝遗策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如果说这些议论在当时还只是一个“蓝图”的话到了7年就已经非常的明确和具体了。日本政府制定了详细而又具体的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7年后日本政府正是按照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发动侵略战争并几乎达到了他们的全部目的。

    日本在几十年里将上述国策一以贯之进行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前后实施了8次扩充军备案。甲午战前的几年平均年度军费开支高达总收入的31。7年天皇下令从皇室经费中挤出30万元作为海军补助费而皇后则把自己的首饰拿出来捐献给了海军这笔钱虽然不算很多但表达了最高统治者的决心势必对全国产生很大激励。

    果然在日本天皇两口子的感召下全国富豪纷纷捐款一年就有100多万日元。这不仅增加了军费也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气。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在中、朝及各地沿海地区活动在甲午战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我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线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的详细地图。日本就像一架制作精良的战争机器时刻不停地运转着一旦时机成熟便会毫不犹豫地诉诸武力。与之相比清政府对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就显得很不到位对遭受侵略缺乏应有的预见和警惕。

    上面是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