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我必须要接这个局 (第2/3页)
绝使用)且生产成本高于直接购买。造船的情形亦类似年首次生产之后陆续造了数艘汽船但所造船的速度不快整体生产成本及耗燃料都高结果反而不如直接向外国购买(自造一艘船的钱大约可以向英国买两艘船)。
制造局军备生产成本的高涨可归因于几个方面:一、所有的生产原料几乎都靠进口。二、人员薪水偏高。三、申购物资浮滥。四、人员人数过于浮滥:除了外国顾问日渐增加中国官员、职员有不少人是利用关系进入坐领干薪。以官员而言1870年代初期只有40人大约不到十年人数就增加了一倍之多。
到19世纪末江南制造总局一年可以制造子弹9万发、地雷200枚、枪支2000支。
进入到机器局里以后三人都是一副墨镜别人也看不出他们的样子他们到处去转了一下看到这个当时在东亚最大的机器制造工厂现在已经成了李鸿章手中的鸡肋这真让李振华有些哭笑不得了。
管理上的落后人员的冗余技术力量低下工人们在混日子这些都是厂里致命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大刀阔斧的改革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盛宣怀这一次到江南来的目的那就是来解决问题的可是不从体制上改变那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解决问题的就光是那些编制外人员那都是不能处理掉的。
现在李鸿章心里是十分的茅盾的扔了固然可惜但是不扔每年几十万两个投入制造出的武器也从不合人意。他只好是一次次的把盛宣怀派来救火来一次解决一些皮毛问题不久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他还是得再来。
三个人在车间里转着盛宣怀在向李振华进行介绍这里生产一车间是专门生产枪支的那里的二车间是生产子弹的但是在他们的门前却是看到大批的废品堆放在那里李振华不由得问道:“盛先生怎么这里会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