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百三十三、核爆前夕(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一百三十三、核爆前夕(上) (第2/3页)

子同样污秽不堪,而且一家人往往只有两三件像样的衣服,唯有出来种地打渔的男人才能披上,而女人小孩则只能光着屁股躲在屋里,透过门缝惊恐地望着外面那些金发碧眼的异国来客。

    即使是走在田埂和海滩上,忙着插秧割稻和收拾渔网的青壮男人,看上去也显得很邋遢――每个人的衣服都褴褛不堪,补丁上又打着补丁,简直像是布满了网洞的旧抹布,头发上爬满了恼人的虱子和跳蚤。

    惠特尼上校在舟山看到的绝大多数岛民,无论男女老幼,基本上全都脸庞瘦削、面色青灰,显示出严重的营养不良症状。还遍布着许多脓包和疮疤。虽然由于长年从事体力活的关系,他们的手脚骨节都很粗大,肌肉也很结实。但这种健壮其实是一种假象――长年累月的繁重劳动,确实是迫使他们拥有了一身发达的肌肉。但在营养不足、生活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像这样过度的榨取体力,其实是在透支自己的生命。

    因此,他们的手臂上青筋暴起,皮肤颜色暗淡,缺乏光泽。显得很是干燥。在年轻的时候尚不觉得如何,但年纪一旦上了三十岁,就要开始为过去的岁月“还债”了――这些人往往在三四十岁的时候。就会开始变得弯腰驼背、体弱多病,被风湿病、关节炎等痼疾所困扰。根据惠特尼上校与岛上几个美国传教士交谈得到的信息,当地渔民们若是能够活到五十岁以上死去,便被认为是寿终正寝。到了六十岁以上。就已经完全有资格被称为老寿星!即使是那些号称“富户”的家伙。在上校看来,也最多不过是住上了瓦房,脸色稍微红润一点儿,衣服上同样也点缀着补丁和洞眼,每个礼拜连一顿像样的好饭菜都吃不起。

    所以,惠特尼上校每次去定海县城的联军前线司令部,路边总会有一大群全身几乎光溜溜的邋遢孩子拥挤过来,面黄肌瘦。面带菜色,小心地捧着破碗。向他讨这讨那,纠缠不休……这还是好的。更坏的问题是,其中还夹杂有数不清的手脚敏捷的小扒手,随时跃跃欲试地准备着偷他身上的值钱东西!

    在被这帮小乞丐兼小扒手们折腾过两次之后,惠特尼上校就越来越讨厌那座肮脏破败的县城,宁可待在郊外旷野中的军营里……不过,回过神来仔细想想,他也有点明白,那些中国布尔什维克为何要造反作乱了――秀丽的风光、古老的文明、破烂的村镇,潦倒的百姓……在这样一个如此衰颓的黑暗社会之中,回忆着辉煌的历史,面对着凋敝的现实,如果还擦不出一星半点的革命火花,那才是咄咄怪事呢!

    而更让他感到不喜欢的,还有联军前线司令部里的糟糕氛围――整个舟山岛上最豪华的一座富商宅院里,法国、英国、美国、日本和国民党政府的联络军官们济济一堂,从早到晚不停地忙着勾心斗角,彼此用各种语言进行争吵和唾骂:之前,当法国舰队和英国舰队在吴淞口进行炮击,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浙东激战不休、打生打死的时候,南京方面的日军一直在装聋作哑,不肯作出战术上的配合;现在,当日军在北方的太湖地区发动进攻、浴血鏖战的时候,又轮到舟山岛上的西洋人们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了……

    除此之外,大陆上那两个中国政府之间的勾心斗角,也明显蔓延到了舟山岛上,导致撤退到舟山岛上的国民党军队,一直处于严重的混乱之中,对待本国民众更是与土匪无异,以至于联军为了眼前的清静,不得不把他们赶到其它岛屿上进驻和筹集给养……否则的话,这帮匪兵真的能把定海县城给烧了!

    ――无休止的争吵,扯皮,推卸责任,电文往来,攻击叫嚷……很快就磨灭了惠特尼上校心中的最后一丝热情,让他对这场乱糟糟的远东战事感到愈发厌烦,并且对这次战争的前景也更加不看好。

    “……或许,这一场烂仗打到最后,又会跟十多年之前联合干涉俄国革命的时候一样,大家各有各的小心思,各**官们彼此扯皮叫骂几个月,最后落得个灰溜溜的无功而返……想在这个烂摊子里拿勋章,赢得荣誉和晋升,似乎有些难度……还是稍微考虑一下,到底该弄点什么中国风格的纪念品带回去吧!”

    阳光明亮的营帐里,惠特尼上校一边等着勤务兵给自己准备早饭,一边无聊地独自嘀咕着,同时给自己倒了杯啤酒,随手摸出之前从岛上某位老传教士那里借来的私人笔记,一页页地阅读起来,权作消遣:

    “……岁月是最无情的杀手,无论是怎样的辉煌灿烂,都挡不住漫长岁月的风化侵蚀。

    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早已不复当年马可波罗笔下那个‘黄金之国’的华丽风采,而是如同垂死的老人一般。从骨子里散发着腐朽衰败的气息……这个经历了太多风吹雨打的老大帝国,已经从文明的根基上开始崩溃了。直到清王朝崩塌为止,这个可悲的国度。始终处于一种诡异而麻木的酣睡状态,并且在这种酣甜的睡梦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