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三、帝国主义干涉的前奏 (第2/3页)
什么,几乎没有闹饷的事。
正是这种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精神。使红军战士在任何艰难困苦条件下都能保持高度的团结。
所以,董小山排长这回领到的军饷,其实应该算是本月的零用钱和庆祝上海公社成立的红包――为了让战士们对新货币加深印象,红十军团上下在今天每个人都发了完整的塑料“沪票”一套,从一百元的纸币到一角硬币样样都有,合计一百八十八元八角,实在是一个很吉利的数字。
按照换算成盐价之后的实际购买力。这笔钱在上海滩约合六块大洋,算得上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了。
除了全排官兵的红包之外,董小山排长还领到了海防观察哨的修筑经费――原本是可以让战士们自己动手的,但由于上面赶工期催得急,所以不得不花钱就地招募雇工,以便于加快建筑进度……就在他返回工地的一路上,董小山排长还操着紧急特训的上海话,对着每一个经过的村子高喊:
“……招短工!招短工!给红军挖土修房子,管早晚两顿饭,每天再发两元沪票!”
眼下正值江南的冬季农闲时节。距离热闹的春节又还挺远,上海郊外各处乡村里,都有不少整天无所事事晒太阳的闲人。虽然对初来乍到的红军颇有些疑虑,但还是陆陆续续有几个人试着跟了上来。
于是,当董小山回到海边驻地的时候。身后又跟来了五六个本地青壮。
※※※※※※※※※※※※※※※※※※※
董小山他们那个排的驻地,就在日后上海国际机场的位置上。此时,在一面飘扬的红旗下,全排战士正和雇佣来的十几个民工一起,热火朝天地喊着号子,在这寒冬腊月里挥洒汗水,努力抢修着海防观察哨。
所谓的海防观察哨,其实相当简陋,就是在距离海岸线很近的位置,选择一块比较结实的土地,在这里用泥土和石块设法堆砌起一个小土墩,然后在土墩上搭建一个岗楼――上海位于地势低平的长江三角洲尽头,海岸线上几乎没有山峰,想要让哨兵的视野更远一些,就只能依靠人工堆土来制造高地。
像这样的观察哨,红十军团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