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九十一、盐本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九十一、盐本位 (第2/3页)

是很有节操的。

    但是,这就涉及到一系列不易解决的实际困难。

    ――苏维埃货币以什么为本位?纸币发行的准备金从哪里来?如何建立货币信用?纸币如何防伪?

    虽然工农红军在上海滩查抄到了数百吨的黄金和上千吨的白银,但这些东西都已经被传送回现代世界。用来抵销这阵子挥霍武器弹药的浩大开支……所以。金本位和银本位都是行不通的。

    最初。王秋他们的想法是使用“粮本位”,即发行粮票,而这也是我党和我军的传统做法。

    ――在建国初期。新中国政府同样面临贵金属匮乏的困境,故而在金融政策上,采取了直接发放粮食作为月薪的办法,如华北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放工资的单位是“小米”若干斤,每个人的工资都要折换成小米计算,几级职位折换成多少斤小米。譬如大学校长的月薪是小米1300斤至1500斤,教授和副教授的月薪是小米800至1300斤;讲师、教员、助教的月薪是小米400至850斤等等。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只要钞票能够兑换成粮食,相信绝大部分中国老百姓还是乐意使用的。

    粗看起来。这种“粮本位”的货币制度,既然适用于建国初期,那么自然也适用于如今的上海公社。

    但众人仔细一琢磨,却发现了一个难以弥补的大漏洞――红十军团目前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储备!!!

    ――发行金本位货币要有准备金,发行粮本位货币也要有储备粮,否则就无法应付兑换,建立信用。

    然而,红十军团虽然在占领上海之时,从各处公私库房缴获了大米、面粉、杂粮十余万吨,看似身家丰厚,但对于上海这样一座拥有四百万人口的超级大都市来说,还是显得有些不足,更别提还得用于维持红军的扩充和作战。而一旦发行“粮本位”货币,就有被市民挤兑套购粮食,导致存粮告急的危险。

    ――在解放初期的上海,就因为投机商的兴风作浪,而一度爆发过粮食危机。当时主持经济工作的陈云用尽了各种忽悠手段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