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五、瘫痪中的国民政府(上) (第2/3页)
“……银元、金条和外币?我又不是魔术师,哪里能变得出来?”汪精卫对此也是一脸的气急败坏,“……蒋中正当年到底是怎么想的?为啥不把中央金库搬到首都南京,而是摆在上海?这下可好,一股脑儿全都落到赤匪手里啦!政府就是想要整顿货币市场,手里也没有硬通货啊!”
当然。说归说,对于蒋介石为何不把中央金库摆在首都,其背后的种种阴私心计,汪精卫也基本能猜出个大概――首先,上海是当时全国的金融中心和整个东方的贵金属交易中心,南京在短时间内还不可能取代其地位;其次,蒋介石的治国方略。一贯都是“一手抓枪杆子、一手抓钱袋子,两手都要硬”。
如今,蒋委员长既然在南昌行营抓着枪杆子,自然就得防着汪精卫在后面动他的钱袋子,如果把中央金库从上海搬到南京,放在汪精卫的眼皮子底下,就很难保证会不会出什么幺蛾子――毕竟,汪精卫也从来不是什么省油的灯……结果眼下就统统便宜了工农红军,顺便让国民政府被一刀穿心,就此半身不遂。
――在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的近现代社会。货币是一个国家最关键的财富分配系统,在货币上动手脚,就将会直接改变社会的财富流向,从而激化社会矛盾,破坏政府信用。丧失民心士气。货币又是国民经济的血液循环系统,货币的败坏将会直接瓦解经济,瘫痪财政,摧毁贸易,颠覆市场……
所以,此次红军端掉了中国各大银行的总行和金库,就相当于一刀挖掉了国民政府的心脏!若是国民政府还能正常运转下去,那要化身为被商纣王挖心之后还能行走自若的重臣比干了!
事实上,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汪精卫就已经从各地收到了不知多少封求救急报,比如安徽省政府就哀叹说“……安庆、芜湖、合肥市面急剧恶化,抢购之风弥漫全省。米麦粮店早已十室九空,香烟黑市漫天叫价,一日数变。日用品等均成奇货,骚乱斗殴此起彼伏,公务员罢工,教师罢课,警察已不可靠……”
类似这样的情况,在民国初期曾经发生过一次,当时正值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