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八章 、罗马皇帝的遗产 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八章 、罗马皇帝的遗产 上 (第2/3页)

的时候一刺就弯,要用脚踩直再刺。最初还不是很相信,但如今看看手里这把能够掰弯的罗马短剑,王秋终于不得不信了。

    ――根据他亲手做的实验,这种短剑居然可以用小斧头一击劈断!简直比砍树还要轻松!

    没办法,古罗马人一直没有能够很好地掌握鼓风机、熔炉、淬火和煤炭冶铁的技术,尽管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冶铁作坊,可以生产出成吨的铁钉与铁环,但钢铁武器的质量却实在不佳。

    得益于罗马军团的赫赫武功,古罗马短剑被称为“征服世界之剑”,但虽然有着这样一个响亮的名头,其实按现代标准来看,其质量是非常差的。首先,剑身都是未经淬火的,因此非常的软,并且普遍只有三四十厘米长――如果剑身太长的话,会很容易折断或是弯曲,根没法有效的刺击。

    而且,由于古罗马短剑的材质不够坚硬,所以刃口也无法弄得很锋利,导致罗马短剑基上只能用来刺击,像电影中那种一剑砍掉敌人脑袋的镜头,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当年罗马元老集体刺杀凯撒的时候,凯撒之所以挨了几十剑都一时没死,就是因为罗马短剑的不给力。

    想要提高武器的硬度,古人常用的办法就是淬火,也就是对铁器进行热处理。不过在淬火之后,武器虽然会变硬,但同样也会变脆,打斗起来很容易折断。古罗马人淬火之后造出的钢铁小刀和凿子几乎脆得像玻璃,只能放在作坊里给工匠用,根没法拿上战场。

    罗马人为什么“偏爱”短剑也是这个原因:有人说他们一手执盾,所以剑不能太长,但实际上根不是这个原因――区区三四十厘米的剑身,即使拿盾也不够顺手,而且要刺杀只能贴身肉搏,这是很危险的――真正的问题是他们的铁太软,剑又是主要用于刺,所以不能做得很长。因为如此软的铁,如果稍微长一点就更容易刺弯,变成那种电影道具了。所以罗马人只能将就着用短剑了――越短越不容易弯嘛。

    但中国人却在战国时代就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那就是局部淬火――具体来说,就是将剑刃和剑尖淬火,而剑身则不淬火,这样既有足够的锋利和尖锐,但同时又不会破坏剑身的韧性。可惜欧洲人却一直没能摸索出这样取巧的办法……

    更可怕的是,中世纪欧洲人的钢铁武器,都是用手工锻打出来的,无法大规模批量化铸造!

    在唇秋末期就学会了铸造铁鼎,战国时代已经大批铸造铁剑的中国人恐怕很难想像,欧洲人掌握铸铁技术居然要到十六世纪,也就是艺复兴开始的两百年后,他们才学会高炉炼铁,用把炽热铁水倾倒在范(模型)中的办法一次性铸造大批铁器。从古罗马帝国到中世纪,欧洲人都没有见过明亮美丽的铁水。

    在此之前,欧洲人炼铁的方式,是把铁矿石和木炭放在炼铁炉里一起烧,烧出一个混合着熟铁与矿渣的金属团,这种金属团会被做成长棒形状,出售到铁匠手里,铁匠再耐心地用捶打的方式,去除矿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