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四十六章 凶徒(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四十六章 凶徒(下) (第3/3页)

振,整日闷闷不乐,寻思了多日,狭隘的心绪始终未能看透一切。

    于是杨仪便在朝野之间,多放厥词,大有埋怨之意,诽谤之情,对于朝政以及上位者多加抨击等等。

    能够接班诸葛武侯,蒋琬,费祎,姜维等人岂是易与之辈?杨仪狂妄之大,又是口出妄言,任由其继续放肆,国法何在?况且此时不收拾你,又要等到什么时候?

    朝廷的刀被你借来杀了魏延,除去心腹大敌,这般事情朝廷不好与你算计,我等任命又是诸葛武侯遗命,你杨仪哪儿来这么多的怨言?诸葛武侯珍惜你的才华,所以尽力平息纷争,使人尽其才,但蒋琬呢?

    目空一切的杨仪已然膨胀到了人生的最高点,却是处于人生的低谷。这般落差刺激之下,整个蜀汉已经没有人能够再让杨仪“人尽其才”。因此,杨仪很快就被贬为平民,下场同样的悲惨。

    整个事件中,若是站在魏延的角度去看,魏延没有道理背叛蜀汉。否则以魏延的能力,直接去投奔司马懿便是,无须轻兵深入川中,最后死的不明不白。反之站在杨仪的角度也是一样。

    实际上是魏延与杨仪都认为自己是诸葛武侯的接班人,认为自己至此将从军政的二把手,一跃成为梦寐以求的一把手,于是宿敌之间展开了明争暗夺。

    朝廷不会平反魏延的冤案,那等于打了自己的嘴巴;同样不会饶恕杨仪,因为朝廷的权威不容质疑!

    魏顺作为魏延一族幸存之人,背负血海深仇,难以昭雪之冤,同时又身负一身武功,赶上一个蜀汉开疆扩土的时代,其中的复杂心绪,矛盾情感,五味杂陈,让人无比的压抑。

    以魏延的罪名,魏顺根本见不得光,以魏氏的冤屈,魏顺也不可能放下血仇投身仕途。

    志向难伸?确实是志向难伸啊!

    “多说无用,某家倒下,或是尔等死亡,今日我们五人,只有活下去的一方可以离开!”

    笑够了,留在脸上的是凄凉,是绝望。背负冤屈,肩负血仇,见不得光,只能藏身污浊之中,这又有谁能够理解?

    生死之战,不死不休,凶徒魏顺目光罩定在场四人,杀气顿时笼罩全场,一丝寒意钻入每个人的心底,接下来会是怎样的命运?

    “本官问你,若是本官可以替你昭雪冤屈,恢复你之身份,你愿意为国效力么!”

    夜风轻松,渐渐推开乌云,月光洋洋洒洒照射而下,凶徒魏顺身躯颤抖,泪如泉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