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五十九章 平乱(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五十九章 平乱(下) (第3/3页)

却是给了蜀军一个天大的战机,加速了魏国的灭亡。

    唐咨是个重要的人物,无论是效力哪个国家,其活动区域正是蜀军所处的地带。尤其是对于淮南,寿春更是了如指掌。何处可以屯兵歇息,何处险峻可守,哪里暗道丛生皆是了然于胸。有唐咨作为向导,六千蜀军化整为零,沿途击溃了几支魏军小队之后,便隐藏在了淮南山泽之中。

    如今的中原流言无数,百姓们争相传告的却是王基被司马氏害死一事。这事情自然是从蜀军方面传来,傅袛更是亲自作檄文讨伐曹魏,为王基抱不平。等到魏国朝堂把王基和傅袛定罪之后,更加证实了这流言蜚语的真实性。王基在淮南地区经营近十年,根深蒂固不说,深受百姓爱戴。得知王基乃是含冤战死,闻着无不义愤填膺,怒骂司马氏。司马昭死讯传来之后更是叫好声一片。

    当年司马氏上位,淮南曾经三次叛乱,并非淮南人生性如此,乃是因为司马氏不得人心。随着诸葛诞之死,淮南经过王基的镇压与治理,进入了一个短暂的繁荣期。作为进攻吴国的大本营,淮南军屯民屯更是给前方提供了无数钱粮与后勤保障。如此重地,如今人心惶惶,司马昭一死更是难免有人蠢蠢欲动。

    唐咨是造反的行家,更是策反的行家,蜀军在某些地区有意露出行踪,魏军的注意力便随之转移,这样一来唐咨便能相机行事。谯郡的例子活生生的就在眼前,淮南是屯粮重地,重兵屯住,所消耗的钱粮便是更多。各地往来运送粮草的车仗络绎不绝,做工的百姓和流民并不比谯郡少,相反更是多出了数倍。

    以往做工,王基从来都是优待百姓。眼下苦力,却是少有酬劳。不是魏人吝啬,而是囊中羞涩……支撑如此庞大的军队开销,本来就是很让人头疼的问题。加上建业陷落,兵力不敷使用,水战连连,漕运不利等各方因素,也只能从底层的百姓开始剥削。

    国家大环境不景气,淮南这等重兵聚集之地更是乌烟瘴气也不足为奇。

    当各县开始频繁暴/动之后,魏军便慌乱起来,急忙派遣兵力前方平乱!若是慢了,谁知道是否会成为下一个谯郡呢!?

    就在淮南守军分神分力之时,李特,唐咨带着六千蜀军在众目睽睽之下杀奔了岸边的船坞……

    a href=" target="_blank">http://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