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图穷匕见(下) (第2/3页)
一同进军北伐才是取胜的关键,单凭蜀汉一国和曹魏对战绝对是下下之策。及时收手还能有八万人可用,和曹魏消耗一段时日留守西线的兵力恐怕连五万人都凑不齐,到时候就算占领了再大的地盘没有兵力去镇守,最后不过一场空罢了。
蜀汉要做的是保存实力,哪怕这一举动是多么的不合时宜,但结果要比继续进军有利得多。
曹魏做的是抓住时机,不管东线的孙吴政权揣着什么想法,只要东吴不发兵,就集中兵力攻取长安和雍凉二州。蜀汉这点兵力都在台面上,被动作战又没有川中的地利,并没有什么胜算。
所以见到附近各城蜀军确如情报判断的那般兵力薄弱,钟会等人才放下了心。于是魏军加紧猛攻蜀军营盘,同时钟会分出一万骑兵在四周布下了埋伏,这次可不让姜维跑了!
身处军营之中,姜维也是见到了附近的形势变化。魏军仗着兵力优势,分批的攻击蜀营,随着一个又一个寨子被魏军攻破,蜀汉大军已然处于魏人的包围之中。这个时候想撤退已经来不及了,或者说危险系数比之前要大得多。
旷野平原之上面对近两万的魏骑和三万的步卒,就算姜维可以幸免于难,这支蜀军也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这是骑兵的战场,并不属于蜀军。
蜀汉那四五千骑兵在两万魏骑面前也只有被杀戮的份儿,想打开局面实在没有多大的希望。
环境如何恶劣,姜维也有死守不退的理由。
粮草!
钟会的魏军强势来袭,确实让人难以抵挡。但蜀汉有蜀汉的难处,曹魏也有曹魏的短板。
从长安到雍州沿途的城池尽数被魏军攻下,只有长安被困,这是事实。钟会大军补给线拖得老长也是事实。骆谷大火总有熄灭的时候,汉中的傅佥乃是姜维,廖化之下的强将,蜀主刘禅也是知兵的君主,大发救兵前来是迟早的事儿。
钟会进不了雍州,和蜀军野战,蜀军消耗的是兵力,魏军消耗的是粮饷,同时消耗的是时间。
长安不丢,雍州不丢,只是三辅的几处城池被魏军夺取并不伤及根本。蜀汉要扎根在这片土地,最根本的东西绝不能让。一让,钟会的魏军便有了依托;被魏军扎下根,川中再来多少军队都难以扭转眼前的颓势。
雍州各城池都是清野坚壁,守军虽然不多,好在有姜维这条大鱼吸引魏军火力。钟会如何自负,也不敢在姜维全师尚存的情况下分兵去强行攻城。更何况蜀军的营盘摇摇欲坠,焉有不先行围剿蜀军主力的道理?
钟会不是看不透形势的人,骆谷处早已留下万余魏军严防死守,长安有晋公的大军坐镇,沿途各郡县都在组织兵力和人力运送粮草辎重。补给一时半刻难以充足,但只要击溃姜维的蜀军,雍州的城池就可不攻自破。
姜维,赌得是蜀军坚守到底;钟会,倚仗的是此战必胜!
同样的自信,同样的搏命,注定有人失败,有人胜利。
……
西城县外刘禅,霍弋,庞宏各引一军和魏军激战。羊祜稍微逼退了蜀军的攻势,便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