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奇兵(上) (第2/3页)
运粮不便,每每军粮不继而退。魏军入川情况也是如此,蜀军还因地制宜有木牛流马来运送物资,魏军只能依靠普通的车辆牲畜来驮运。甚至到了难行的路段,还需要人力去拉运。三十万大军的补给近四十万人来运送,甚至动用到了长安的百姓来补充人力。
这般损耗人力和物力,让魏国西部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局势之中。听说是往川中征调民夫,百姓都是逃避躲着官府。甚至在运送物资的路上,也发生了数起民夫逃散的事件。
人心如此,道路更是崎岖难行。很多在中原畅行无阻的大车,到了川中小路上便没了用武之地。笨重不堪,而且体积太大,难以通过小路。这一路上苦难重重的和魏军接上了头,看看时间却是晚了十几天。
照这个运粮速度,钟会大军的粮草也只能撑得住六十天。过了六十天,一粒米都不会剩。算上大军回程的路途,恐怕在四十天的时候就得张罗着往回撤了。这还是托了蜀军的福,少了几万张吃饭的嘴。
过不了阳平关,只能依靠邓艾和诸葛绪的两路人马。姜维带着蜀汉主力人马从沓中撤回了剑阁,国内的廖化和胡济都是带兵聚集在剑阁。邓艾的人马未必比蜀军多出多少,而且剑阁也是个险要的地方。姜维带着蜀军坚守不出,邓艾和自己一样没有办法。钟会想来想去,纵是满腹的锦囊妙计,可对眼前的阳平关是无计可施。
魏军处于进退两难的窘境,这都是姜维一手的策划。历年以来汉中守将无论是魏延还是王平都是据守川口,使敌军不得寸进。涪城的军队立即赶赴汉中增援,在军势上足以震慑对方,军力上也足够守御川口。敌军进不了川中,时间久了只得撤退。
姜维认为这样做虽然拒敌于外,但也仅仅是防御而已,难以从战争中获得利益。于是姜维重新制定了汉中的防守策略,清野坚壁是主要的,在野外不给敌人留任何可以使用的物资。然后将所有的兵力集结在汉乐两城和外围的据点之中,留出道路让魏军长驱直入。通过阳平关和剑阁等险地的守御,敌人会因为不能破关停滞不前。时间久了敌军缺少补给,便会开始撤退。这个时候各军齐出,可或全胜。
如今邓艾和钟会的军队都依照姜维的设计陷入困境,在剑阁当中的姜维很是满意。唯一有顾虑的便是阳平关的兵力,负责支援阳平关的胡济也是如同廖化般从成都出发。结果到了剑阁,阴平桥就被诸葛绪占领了。虽然用计逼退了诸葛绪,但诸葛绪依然屯驻在阴平桥北侧,阻拦住了胡济支援阳平关的道路。
阳平关只有五千蜀军,虽然配备了新式的诸葛连弩和投石车,但面对的却是近二十万魏军。邓艾和诸葛绪的军队屯驻在剑阁之前,军力比蜀军多出了近两万人。若是分出一支人马去阳平关背面夹击关隘,阳平关的情势就会危险得多。
胡济当初拖了姜维的后腿,没有依照约定进军支援,导致了姜维大败而归。如今又是领军见面,胡济却是想开了,主动和姜维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