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7章 两国动荡(1)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7章 两国动荡(1) (第2/3页)

还是府中的亲兵,眨眼之间便是形同陌路肆无忌惮的捉拿犯人的家眷。如此转变让孙据等人的家属彻底崩溃,用不多时已然是被一网打尽。府中的人马都被收编,同时也得到了指挥城内各军的兵符。刘丞拜别之后带着兵符去收编城中的吴军,尽早的掌握兵权是稳定国内形势的关键所在。

    除掉了孙据兄弟,吴主孙亮算是出了一口恶气。消息很快传遍了建业城,不多时又从建业传往国内各地。各大士族听说了皆是上朝贺喜,不过任谁都清楚事情还没有结束,孙綝的大军正在回返的途中。贺喜不过是一个态度,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想要这些士族明确表态,便要在接下来有限的时间内干掉孙綝。这才是实至名归的吴主,士族阀门才会信服。

    雷霆手段拿下了朱氏兄弟和孙家弟兄,孙亮放佛成熟了不少。安排妥当之后,在后宫抱拥着皇后全氏眺望远方。远在西蜀的汉帝刘禅是否也曾像今天这般扬眉吐气过呢。

    祸首伏诛,淮南之叛算是落下了帷幕。历史上原本的记载,这一战要打到明年才会分个胜负,吴国也因此元气大伤。然而就是因为刘禅拙劣的激将之法,让诸葛诞等人阴差阳错的鼓起了决战的信心,最终导致迅速的败亡。魏国因此多损失了数万的兵力,可更由此因祸得福保存了雄厚的国力。

    依照历史的记载,这一战要持续到明年正月。曹魏调集了二十多万大军投入战斗,负责后勤的军队和民夫依照常理推断最少也要三十四五万人,加在一起这是将近六十万人的消耗。

    如今不过是七月的光景,比起到正月的历史曹魏减少了六十万人半年的消耗。而屯田兵和民夫们也得以提前六个月务农,这又是一笔本应消耗的收入。相比于历史曹魏的国力不仅没有损失,反而因此得以保全和增强。

    这是刘禅歪打正着的结果,也是不愿看到的结局。在沓中屯田的姜维是否会暗自庆幸并没有出兵北伐呢。

    东吴的乱子是摆在明面上的,看着兵强马壮斗志昂扬的军队,司马昭把目光锁定在江东。既然大军都聚集在淮南,不如趁着江东内乱夺取整个江南地区,眼下正是趁火打劫的最佳时机。

    对于司马昭的想法,豫州刺史王基表示坚决反对。这老将每次征伐都是固执己见,与上命相违。但每一次都用事实证明自己所主张的的确是制胜的道理。司马氏对于王基一向是极为敬重,因此司马昭也虚心听从了王基的建议。

    王基说的也是很有道理。当年诸葛恪趁着东关之胜,尽出东吴之兵围攻新城,结果城没打下来,自己损兵折将而回。姜维贪图小利,在兵粮不继的情况下轻兵深入,结果是大败而回——蜀将张嶷便是死于此战。所以人们往往在大获全胜之后开始骄傲轻敌。无论是上级的将领还是下层的步卒,一旦有了轻敌的心态就难以深思熟虑的做事。

    现在平定了叛乱,还不能肯定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