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8章 富国之策(2)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8章 富国之策(2) (第2/3页)

力便是借助牲畜,普通的百姓家养不起牛,只能用官府提供得牛来务农。由于用的是官牛,每亩田地的收获便要多上缴一分。而一些士族有自己的牛,也被称之为私牛,每亩田地的收入便少上缴一分。

    朝廷官府要办公,要饲养马匹等牲畜,这些都有专人负责照料。但是所消耗的草料,薪柴都是由百姓手中收取的,这又是各种名目的税收。以此类推林林种种的税收是层出不穷,尤其是当朝廷要大兴土木之时,更是家家户户要上缴钱粮。除了这些,每家每户都要依照一定的份额上缴绢棉等物。

    减轻田租赋税固然是好,促进农业迅速的发展,但是过多的杂税使百姓并没有因此过上富裕的日子。不少地方的官僚,每每需要敛财之时便巧立名目,增加赋税。这些私自设立的税收项目没有经过国家批准,更是无人可查,百姓的血汗钱便落入了官僚的口袋中。钱能通神,没有谁不喜欢钱,尝到了甜头大家更是纷纷效仿,变本加厉。加之行贿之风盛行,国家的监察体系也跟着推波助澜。

    百姓种的地多了,家中不至于挨饿,可富裕是远远谈不上的,只不过是解决了温饱问题。遇上官府如此的“苛捐重税”,不少家庭都是家破人亡,流离异乡。这也是蜀汉流民的重要来源之一。

    川中的大族世家见到如此多的流民没有饭吃,没有地种,自然是乐于将其收为自家的佃客。成为佃客的百姓有了地种,可以生存,每年又会得到些富裕便感到满足。可豪族世家尤其是地主们的收入却是与日俱增,国家没办法从这些人身上得到分毫的收益。

    蜀国,吴国,魏国三个国家之中,只有吴国的士族是有免于劳役赋税的特权。在蜀魏两国即便是世家子弟也是需要参与劳役,缴纳税收的。不过随着家族的庞大和佃客的增多,没有哪个世家子弟去做劳役。家中种地的佃客成千上万,国家只是按照士族的名头收取赋税,这不过是九牛一毛。当然不排除家境较差的士族自食其力。

    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看似国家减轻了徭役,实际上在各地的百姓都是苦不堪言。对于这种情况刘禅并不感到意外,毕竟从后世而来,某些方面的见识是远远超出这个时代的大众。口说无凭眼见为实,为了亲眼见证刘邵和范恩所言,刘禅准备出宫来一次微服出巡。古时也有皇帝驾车巡游的先例,可那是光明正大的由军队保护浩浩荡荡出行。而不是乔装易服的体察民情。

    这大胆的提议吓坏了在场的众人,包括关彝和张遵在内都是跪地恳求刘禅三思。虽然说是关心百姓疾苦,但已经派了文立等人四处探查,又有呼雷阙的人手暗中调查,实在没有陛下亲自去民间查访的必要。刚刚平定了国内的动乱,可国内就不见得是太平了。文立等人在川中重要的产盐地纷纷开始拔除世家豪族对盐的控制。盐是国家命脉,更是必不可缺的物品,其中牵涉的利益非常巨大。刘禅授意文立等人插手制盐,产盐,运盐,贩盐等每一个环节,已经是向世人说明当今皇帝的态度。这些物资是由国家把持的,不许任何家族插手其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