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军情(1) (第2/3页)
都有青壮,大户人家更是少不了家丁打手,凑个两三千人应该不成问题。官军再分出几百人组成队伍痛击叛军,至少可以把叛军撵出城外。
就这样由官军和私兵组成了一支三千五百人的队伍在城中与叛军短兵相接。汉嘉郡的治所是汉嘉,除汉嘉外还有数处县城。汉嘉城中的官军也就是一千人左右,余者在各处驻防用来防止各县发生民变,所以并不能调回平乱。叛军也是看到了这点,与联军展开了激战。打败了联军,剩下的官兵便是不值一提了。这一战从白天打到晚上,有机灵的叛军还趁机偷袭粮仓,武库并且大肆在城内放火造势,扰乱人心。
寻常百姓安居了几十年,没有经历过这等暴乱。看到自家的田宅被烧,自家的老人孩子被杀都是义愤填膺,有不少百姓拿起刀枪也加入了战团。天黑的时候叛军终是人少,激战一天也没了士气,刚加入没几天的混混之类的早就跑的没了踪影。于是联军大获全胜,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城外的叛军只剩下三百多人,除了手上的武器便是一无所有。要吃饭,要睡觉要躲避官军的搜捕。可怜城外乡间的百姓开始遭殃,联军出城追击过几次叛军但没什么效果。主要是人心不齐,各族见城内稳定便不愿意多出力,逐渐撤回了自己的族人。保境安民是官兵的职责,怨不得这些百姓。这个时候龚衡带着三千禁军赶到,董匡见来了帮手,亲自带着百余人作为向导追杀叛军。
龚衡的军事经验比董匡要丰富得多,在川中不说是名列前茅也算是宿将。从诸葛亮时期就开始带兵打仗,在家中养了几年老又被派出来平乱。龚衡很是兴奋,一同出征的还有自己的几个儿子,这可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禁军兵分几路,封锁了附近村落的大小道路。彼此互相呼应,只要抵挡片刻便有同伴赶来支援。叛军越打越少如同惊弓之鸟,走投无路之下逃到了山中。等到大军搜山之时,十余名叛军提着几个首级居然跑了出来投降。
叛贼不是被杀就是被捉,还有主动投降的,可事情并没有结束。投降的是夷族人,首级是汉人。汉人的身份很是敏感,一个是本地的汉姓大族高家族长,一个是成都来的许先生。据夷人交待,自己这一族人在夷族中很是普通。因为高家常年的照顾,自己这族才逐渐强大。所以便听从了高家的唆使,与高家合力一处兴兵作乱。负责出谋划策的便是成都来的许先生。可没过多久许先生和高家族长似乎产生了矛盾,指挥者变成了高家族长。一直到逃入山中,二人还在互相指责,自己知道此时后悔已然是晚了,可为了族人的血脉于是杀了二人前来自首。
话说得倒是合情合理,龚衡却认为这夷族首领说的有真有假。十多个孔武有力杀人不眨眼的夷人,制服几名汉人还不是手到擒来,实在是没必要杀人灭口。于是将一众人等都打入了囚车,送往成都。为了以防万一,龚衡命自己的长子带着书信快马往宫中送信,次子带着两千禁军押解人犯返回成都。自己带着剩余的人马暂时屯驻在汉嘉郡安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