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0章 平乱(2)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0章 平乱(2) (第2/3页)

审理陈袛,许游两大家族的日子。关于此事民间传诵颇多,有人说这次又是大开杀戒;有人说陈袛早晚还是官复原职;也有人说陈袛受点皮肉之苦也就完了,往上多贿赂些金银还买不回命么。什么版本的留言都有,不免让刘禅觉得好笑。呼雷阙还没有成立,可一些职能已是逐步落实。

    通过高玩的安排,成都民间已经安插了不少耳目。这些耳目并不需要到衙门当差,也没有正式任命,以平头百姓居多。草创之下还没什么规模,但已经开始有消息传到宫中。刘禅也不嫌这民间的议论无聊,只当是乐趣来看。

    一时没什么有用的消息,基本的民生民情还是了解到的。高玩不敢有所隐瞒,把搜集上来的关于百姓生活的情报整理一番便呈了上来。刘禅没有学过治国之道,来到这个时代接触了一些学的也不透彻。农业社会最为重要的便是人力和粮食,人力蜀汉不缺,但至少实际人口的一半都在世家大族手中。

    国家控制的人口每年缴纳一定的收成作为赋税,剩下的便是个人的收益。佃客则是使用国家的土地,所得的收成与主人家分成。来自于后世的刘禅,对于目前这种状况很是看不过眼。国家养你们,给你们俸禄给你们土地,到头来一个个都去用损害国家利益的方式谋取私利。这算什么?这是问题之一。

    蜀地盛产蜀锦,这是名副其实的奢饰品。当世之下谁家若是有蜀锦,那足以炫耀个一年半载。就算是吴魏两国的国库中也不见得有多少。这是好动西紧俏货,不知不觉刘禅的心思放到了商业上。佃客户籍的问题牵扯到整个社会,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在此之前,便把心思放在商业上,通过贸易来增强国力。

    这个时代的商业比起农业和工业简直是天上地下。首先百姓生活并不宽裕,一年到头家里够吃能活便是安居,没有什么富裕的物资用来交换。作为交易用的金属货币并不流通也是另一个原因,你给我的我用不了,我给你的你花不出去。这样一来百姓也好,为官的也好都更喜欢以物易物。

    蜀魏两国敌对又长年开战,彼此之间几十年没有贸易往来。魏文帝曹丕曾在给群臣中的诏书中自嘲难以搞到蜀锦,由此可见蜀锦之珍贵及两国的贸易状态。蜀吴之间贸易较多一些,交易的数量也是有限。蜀郡方圆百里都是纺织业旺盛之地,比起吴魏两国用来交易的物资,蜀锦的产量远不是吴魏两国可以承担的。就好比魏国用马匹交换吴国的奇珍异宝,吴国又用奇珍异宝和马匹交换蜀锦。蜀锦的库存越来越多,吴魏的珍宝和马匹却是有限,这也是蜀锦价格不断上扬的重要原因。归根结底,是这个时代的生产力低下。刘禅不能去帮助吴魏提高生产力,使其加大对蜀锦的购买力度。只能另寻他法,找其他可以扩销的方法。

    对外贸易需要加强,国家内部的生产更要加强。生产力低下并非是吴魏的专利,蜀国也是如此。其中最为主要的便是盐铁。魏国地域广袤,内陆有盐池,沿海可产海盐可谓盐之大国。吴国环海之地甚多得海盐之利,自给自足也不费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