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章 摧锋之战(1)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9章 摧锋之战(1) (第2/3页)

等。孔明之子竟是如此粗陋之辈,真替孔明感到惋惜。看来蜀人对于此处也是非常关注,这样一来淮南成了天下人瞩目的焦点。一想到这里,诸葛诞顿感热血沸腾,若是在此击败了司马昭,不仅有机会夺取魏帝,更使天下震动。届时挟魏帝号令中原,司马昭没了中原各郡的支持,必然束手就擒。

    蒋班则另有想法,蜀人计略虽然拙劣,可未尝没有道理。姜维数次北伐,司马昭深以为患。淮南军成分复杂,若是旷日持久难免人心涣散。即便是要守,也须先挫败敌军锐气,用胜利鼓舞军民之心。无论怎样想,诸葛诞和蒋班等人的看法却是一致。此战必胜,挫敌锋锐,以振军威。让天下人知道淮南军的厉害,顺便让蜀人开开眼界。

    唯有制胜之机方能使人改变策略,因为一时怒气盲目遵循情绪做事的将领永远成不了帅才。刘禅恶作剧似的一封信,没有激怒诸葛诞,却让诸葛诞看清了如何打赢这场战争。诸葛诞是帅才,蒋班有帅才的头脑,王基也是帅才。

    王基字伯舆,与诸葛诞几乎同时为官,文武双全,谋略深远,为人刚直不阿。深得司马父子宠信。如今以豫州刺史行镇东将军,督豫州,扬州军马讨伐诸葛诞。扬州军马被诸葛诞尽数抽走,实际上王基的军队只有豫州军。

    项县位于汝南境内,由项县往东,便进入了寿春地界。因此司马昭下令王基的豫州军团在项县修筑防御工事,顺便等待其他各州人马汇集。

    王基坚决反对道:“我以向大将军多次言明,此番讨贼,利在争先,为何仍是命我固守?”

    使者知晓王基虽老,可深得大将军信任,恭敬答道:“大将军说豫州军少,贼军近二十万,怕老将军孤军深入。”

    “贼众不过三五处人马汇集,形势所迫,真正为诸葛诞卖命者才有几人?我豫州军团人马虽少,足以破贼。”

    “大将军之意是请老将军在此建立防御工事,陛下及皇太后亲征便安顿于此,此乃重任,大将军切不可违啊。”使者依然是苦劝。

    王基略一沉吟道:“你回去替我转达大将军,贼军乌合之众仓促而成,实不足惧。今陛下亲自征讨,顺天应民,此乃必胜之师。当求速战,挫敌骄横,败其军心。敌心动摇,我军顺势而取,则大事可定。”

    使者拧不过王基,只能应允,告辞而去。

    安东将军陈骞道:“诸葛诞陈兵自守,坐待吴人,可见贼众军心不齐。若是一战破之,彼军心乱,早晚必生祸患。”

    王基道:“淮南之众虽是众军聚合,诸葛诞治军严整,假以时日必成大患。是以要先破其锋锐,令其众军胆寒。我再修书一封,陈述利害。”

    王基,陈骞看法相同,认为诸葛诞的淮南军人数众多龙蛇混杂,并且时间太短,即便统合,一时间难以凝聚,战斗力参差不齐。只要先给予淮南军迎头痛击,造成心理阴影,便可以使淮南军逐步分裂。所以这第一战,必然要大获全胜。

    蒋班带着族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