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兵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兵谏 (第3/3页)

反,只为讨个公道。“

    说话间,对方对几名属下道:“尔等都知道了吗?”

    这些官兵驻扎在陈桥驿,一路过往数名官员车马,只见出行奢侈至极。

    士卒们纷纷骂道:“这些官员俸禄不过几十贯一月,但公使费却有一万贯。他们要什么赏赐?”

    正言语间又见一路人行来。

    下面士卒道:“是太皇太后之侄高公纪!”

    为首的都指挥恨声道:“来得正好,燕太尉忠心耿耿,保了太子登基,如今却被太后罢去官职,遥放远处。”

    “换了高公纪这等纨绔子弟,充三衙要职,此人不杀,更待何时?”

    众人闻言,纷纷按刀而起。

    ……

    梁园的飞雪簌簌落下,将亭台楼阁染作一片素白。

    暖阁内炭火正旺,韩忠彦正与蔡卞饮酒。

    韩忠彦给二人斟酒后道:“元度,东西二辅军近日颇不安稳。”

    蔡卞道:“蔡持正既去,这些人已成丧家之犬”

    韩忠彦唇角微扬道:“三辅军的将领,都是从太学生及武学生中选拔,当初用意是对抗辽军南下,以书生建军。”

    “元丰七年后,章公罢相。蔡持正重新改组东西二辅军,尽安插亲信”

    “现在除了北辅军将领还在我们梁园会掌握下,东西二辅四万兵马,无人主张,群龙无首啊!”

    “梁园会这步棋,下得妙啊。“蔡卞突然轻笑,眼中闪过一丝锐利。

    而韩忠彦的梁园会是太学中的吸取的组织。

    韩忠彦也是有鉴于新党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局面,在章越‘以义治国’的思路下,在太学里组建了梁园会。

    与新党截然不同的是,梁园会的组织更加严密。

    还有会员举荐,引荐制度,还要经过考核。

    最外围是面向军方,商会,太学生的“团体“,中层是太学生为主的“社“,核心则是精挑细选的二十余人组成的“梁园会“。

    梁园会组建三年,人数从十余人,增加到二十余人,而在会外围的数个【社】则也不到两百人。

    这【社】必须是太学出身,要么是太学生,要么曾经是太学生。

    要加入梁园会,先要入社。入社后要经过举荐,考核。

    蔡确当然也有这个思路。

    蔡确也曾效仿,却只知广纳门客。他的组织如同筛子,早被梁园会渗透得千疮百孔。

    现在东西二辅军中都是蔡确的亲信,北辅军的出身太学的将领,大多是梁园会下面的北辅社。除了北辅社,还有在交引所及太学中的【社】。

    在梁园会中,社是专门是执行层面,在社之外还有团体。

    出入团体则比较宽松,不一定是要出身太学的人都可以加入。如北辅社下面的团体,都是北辅军中的军官。团体吸纳的成员虽然宽泛,但要从团体升入社,一定要太学出身方可。

    这样的三级结构,使组织严密性极高。

    而韩忠彦在蔡确那边也安插了亲信,被渗透的千疮百孔,但蔡确却从无渗透梁园会这边。

    因此东西二辅军不稳的事,立即传到了韩忠彦耳里。

    “太皇太后要掌权,魏公空有先帝顾命,但不得施展,被迫避入定力寺。”蔡卞一字一语言道。

    “你我身为太子师保,此时此刻也要尽力,否则……元度记得,旧党保的可是太皇太后!”

    “怎不记得,省试那场火”

    蔡卞突然捏碎手中核桃,木屑簌簌落下。去年省试失火,他作为考官被旧党借题发挥,这笔账他一直记着。

    上一次省试失火,蔡卞身为省试考官,吃了旧党老大的挂落。

    蔡卞性子阴柔,眦睚必报,官场中人都不敢得罪他。吃了这么大亏,他如何能忍的?

    “魏公对太皇太后已是仁至义尽!”韩忠彦道,“这一次接替燕达出任新任殿前都指挥使是刘昌祚,你可知推举他的人是谁?”

    “何人?”

    “是高遵裕。”

    蔡卞闻言失笑,旋即正色道。

    “刘昌祚也是西军旧将,但此人水泼不进,火烧不透。”

    韩忠彦道:“元度说得对,或许这也是太皇太后看重他的地方。”

    “但刘昌祚初至,人生地不熟,而三衙之中还有不少燕达的旧部。再说司马光这次拖欠禁军赏赐,禁军上下早生不满。”

    “尽管有高家几个子侄在禁军,却也不能服众。”

    说到这里,韩忠彦道:“如今你我要未雨绸缪。要有事到临头需放胆一搏。”

    蔡卞道:“到此刻除了放手一搏,还能如何。我会告知家小。”

    “只是此事要不要知会魏公?”

    “东西二辅不稳的事,我早已密告魏公了。”韩忠彦沉吟了片刻道:“不过他没有表态,再说东西二辅军没有生事,我们也静观其变。”

    “必要时,我们要替章公主持大局。”

    正在二人言语时,忽有人报道:“韩师保,陈桥驿东辅军作乱!”

    “哦?”韩忠彦言语中有些激动。

    蔡卞则面露喜色。

    ……

    汴京樊楼最高处的雅阁内

    高太后的伯父高遵裕正斜倚在织金软枕上,左右陪坐的四名梳着惊鹄髻的官妓,对面则坐着新任殿前副都指挥刘昌祚。

    这些妓女都称得上是国色天香。

    刘昌祚玄色锦袍下的肌肉绷紧如弓弦。

    几盏酒劝下之后,纵使刘昌祚这等在西北叱咤沙场几十年的老将,处在这等脂粉堆中,脸上的笑容也仿佛出千年铁树重新开花了一般。

    高遵裕笑道:“西北的时候,我对刘殿帅多有敬重,可惜被章子正从中作梗。”

    “而今殿帅执掌禁军,这东京城中,宫里宫外的安危,便都指望刘殿帅了。”

    刘昌祚道:“不敢当。”

    “某初来乍到还需太尉多多提点,我有一事不吐不快。”

    高遵裕道:“都是自己人,不必见外。”

    刘昌祚道:“治平时,英庙登基给禁军的拨赏是一千一百万贯,到了先帝登基时国库空虚,不得已才拿出五百万,但当时已是怨声载道。”

    “某昨日拜会门下侍郎司马公时,他告诉禁军不会涨俸了,而这次新君登基的拨赏,怕是只有不到三百万贯,还要秋后才发,军中将士多有怨言。”

    高遵裕道:“三百万贯不错了,京畿的三辅军还一文钱都拿不到。”

    “现在司马公要废新法,官员们都不许去敛财,一年少了上千万的进项,咱们就要节衣缩食的过日子。你说朝廷这一刀要砍在谁身上?”

    “听说与辽议和后,岁币加二十万,但六万三辅军就要裁撤掉一半。裁减这三万兵马,朝廷一年就可以省数百万贯。”

    刘昌祚闻言长叹一声。

    正在二人言语之际,一小校入内与刘昌祚耳语数句。

    刘昌祚脸色一变,当即起身道:“军务紧急.某先走一步。”

    “太尉提携之恩,容某日后慢慢再叙。”

    说到这里一名小校步出捧着一个红绸的托盘,刘昌祚道:“这十根蒜条金孝敬太尉。”

    “今年禁军的冬衣,还请太尉在太后那多多美言。”

    高遵裕笑道:“殿帅请便。”

    ……

    刘昌祚走出樊楼后,但见一队铁甲禁军已在楼外牵马肃立,马鼻喷出的白气在寒夜里凝成霜花。

    “殿帅!“亲兵统领疾步上前,“东辅军第三指挥使赵德明率部哗变,已扣押高公纪!“”

    刘昌祚接过马鞭道:“此事当真,就东辅军的几个指挥,胆敢在朝廷眼皮子底下作乱吗?”

    “千真万确。”

    刘昌祚接过马鞭的手猛然收紧,“高公纪?太皇太后的亲侄?。”

    亲兵统领道:“东辅军虞侯王猛带着两千精兵直奔陈桥驿,沿途禁军.竟有也有倒戈。”

    刘昌祚怒极反笑:“何方宵小,敢行此大逆?”

    “不清楚,但有人说是枢密院……给的调兵令符!但章枢相今日告病未赴衙署“”

    刘昌祚惊道:“是章子厚?”

    “末将不清楚。但听说那个章子厚可是胆大包天之人!”

    这时又有一个小校奔来道:“启禀殿帅,西辅军也作乱了,听说……听说……”

    刘昌祚道:“听说什么?”

    小校道:“听说西辅军要兵谏!说是请太皇太后还政天子!”

    刘昌祚瞳孔骤缩。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